当年高遁草庐中,谁识先生是卧龙。
昭烈特勤三顾礼,南夷顿服七擒功。
只缘佐汉心逾切,竟使吞吴恨莫穷。
今拜遗容千载下,不堪吟望永安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和把握诗中重要句子含义,评价其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对诗歌进行赏析。
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作注,并说明加点词语的含义,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句中的“当年”,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第二句中的“卧龙”,指诸葛亮,这里暗含刘备识得是诸葛亮的意思;第三句中“特勤”,指刘备为请诸葛亮而三次去南阳隆中拜访他,这表现了刘备的诚心和诚意。第四句中的“顿服”指南夷人佩服诸葛亮的才智,“七擒”指诸葛亮南征,七次擒获南方的首领孟获。这两句是说:因为刘备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才使诸葛亮能够施展他的才能,为蜀汉立下大功。第五句中的“只缘”,指因为,“佐汉”,指辅佐汉室,“吞吴恨莫穷”中的“吞吴”,指三国时期蜀、吴两国之间的战争。这一句的意思是:诸葛亮辅佐刘备以后,一心一意为国家着想,但最终却无法实现灭掉吴国的愿望。第六句中的“今”,现在,指现在,“遗容”指诸葛亮的遗像,“堪”指承受得住,“吟望永安宫”中的“吟”指吟咏,“永安宫”指诸葛亮去世后刘备在成都所建的庙宇。这一句的意思是:现在的人们只能在千年之后,凭吊诸葛亮的遗容,吟诵《隆中对》来缅怀诸葛亮的丰功伟业。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怀念,抒发了对诸葛亮忠诚报国的敬仰之情。
【答案】
①当年高遁草庐中,谁识先生是卧龙。②昭烈特勤三顾礼,南夷顿服七擒功。③只缘佐汉心逾切,竟使吞吴恨莫穷。④今拜遗容千载下,不堪吟望永安宫。
赏析:
首联点明时间,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的情景;第二联写诸葛亮辅助刘备建立蜀汉后,一心一意为国家着想,但却不能实现消灭吴国愿望的遗憾;第三联写诸葛亮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后人,人们只能在千年之后凭借吊念他的伟大功绩;末联则写人们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