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见放事何如,薪视椅桐梁栋樗。
忍使清心蒙浊垢,宁将忠骨葬江鱼。
西风楚国情无限,落日沧浪恨有馀。
我拜遗祠千古下,摩挲石刻倍欷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谒三闾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先生见放事何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被放逐的遭遇感到困惑和不满。这里的“先生”指的是屈原,因为屈原在楚国被排挤后投江自尽,因此被称为“先生”。这里的“见放”意味着被贬谪或放逐。整句的意思是说,屈原的事情现在怎么样了?诗人在询问自己的遭遇与屈原相比如何。
第二句
“薪视椅桐梁栋樗”,这句诗描绘了楚国的景象。薪、椅、桐、梁、栋和樗都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分别指木材、椅子、梧桐树等。这句诗通过这些材料来比喻国家的腐败和衰败。整句的意思是说,看看这些腐朽的建筑材料就知道了。这里强调了国家的政治环境已经变得十分糟糕,连基本的建材都已经腐朽不堪。
第三句
“忍使清心蒙浊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愤慨。这里的“清心”指的是纯洁的心灵,而“浊垢”指的是污秽。整句的意思是说,我怎么能忍受让一颗纯洁的心被污秽的世界所污染呢?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的失望和对政治黑暗的批判。
第四句
“宁将忠骨葬江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宁愿以自己的忠诚和牺牲来换取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这里的“忠骨”指的是忠诚坚定的人的尸体,而“葬江鱼”则是一种隐喻,表示牺牲自我以成全大局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国家的复兴,即使这需要我牺牲自己的尊严和生命。这里体现了诗人的伟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第五句
“西风楚国情无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楚国深厚的感情和无尽的思念。这里的“西风”指的是秋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楚国”则是诗人曾经居住和创作的地方。整句的意思是说,每当秋风起时,我都会感到无限的思乡之情。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第六句
“落日沧浪恨有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感慨。这里的“落日”指的是夕阳,而“沧浪”则是一种水的状态,象征着动荡不安的时局。整句的意思是说,看着落日余晖映照在苍茫的水面上,我心中的遗憾和忧虑却是难以消除的。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对于未来道路的思考。
第七句
“我拜遗祠千古下,摩挲石刻倍欷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沉思。这里的“遗祠”指的是屈原的祠堂,“千古下”则是指永恒的时间。整句的意思是说,我在这里默默地拜祭着屈原的祠堂,抚摸着那些古老的石刻,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念。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于英雄人物的缅怀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屈原的怀念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对楚国景象的描述,诗人抒发了对国家衰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