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赋当年说长卿,至今名重锦官城。
我生谩负三迁教,事业都无寸可旌。
画舫当春行震笠,白云终日望湘衡。
何时得似禅林客,襟宇澄澄万境明。

【注释】

次前韵赠化城寺僧谦隐五首:指杜甫为僧人写此诗。化城寺在成都,唐时建有禅林。

长卿:司马相如字,西汉著名辞赋家,曾为汉武帝宠臣,后因失宠被放逐邛崃,又得宠召用。

三迁教:多次升迁。

震笠:指道士的道冠。

湘衡:指湖南衡阳,这里代指和尚。

禅林客:出家人。

襟宇澄澄:襟怀清澄明净。

万境明:万物皆显。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作者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初春来到成都时,与一位化城寺的僧侣相识。这位僧人谦隐,是杜甫的朋友。他向杜甫请教作诗之法,诗人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他:“献赋当年说长卿,至今名重锦官城。”意思是说:“你当年向我献赋时,我就称赞过司马相如。现在你虽然已不在成都了,但你的大名还是传扬在锦官城。”

“我生谩负三迁教,事业都无寸可旌”。这两句是说自己对佛教徒来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都”字表示否定语气。

第三、四句说,“画舫当春行震笠,白云终日望湘衡”。“画舫”是游船;“震笠”是指道士所戴的方巾;“湘衡”即湖南之衡山。这两句是说,春天里我坐着画舫游玩,欣赏那飘浮在云际的白云。

最后两句说,什么时候我能像出家人那样,心胸开阔,万事洞澈,一切事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呢?“襟宇澄澄”形容心胸开朗,一切外景都映入眼帘;“万境明”指万象皆呈光明。这两句表明诗人向往佛家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厌倦和求佛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