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驾轺车出凤城,柳花风暖绣衣轻。
入闽料得无多路,不向征徒问去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特点、情感倾向,并结合诗中形象,分析诗歌所用表现手法。“晓驾轺车出凤城,柳花风暖绣衣轻”句中,“晓驾”“轺车”“凤城”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柳花”点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风暖”说明天气晴朗,“绣衣轻”则表现出出行者心情愉快,意气风发;“不向征徒问去程”一句,诗人没有去询问随行的人去哪里,而是选择独自上路,这既表现了旅途的孤独,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洒脱。最后,“赏析”要求考生对诗歌进行简要评价,指出其优点及不足。
【答案】
译文:清晨乘着驿车从京城出发,一路春风和煦,春光明媚。一路上看到柳絮飞舞,春意盎然。到了闽地,猜想道路应该不太多,就不愿去问问随行的伙伴们,要去哪里。注释:①己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②同:一起,一同。③吴均:南朝齐梁时期文学家。④凤城:古时称京城为凤城。⑤绣衣:指穿着锦绣的衣服。⑥闽:今福建一带。⑦征徒:即行人,行者。⑧赏析:此诗写春游,起笔写春日晨起,出京口而入闽境。首句“晓驾轺车出凤城”,以“晓驾”二字,点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又以“轺车”,古时指轻便的官车,写出春游之早。次句“柳花风暖绣衣轻”,点明地点在春风吹拂的京城郊外。“春风吹柳絮”乃千古佳景,诗人用它来渲染气氛,更衬托出游人心情舒畅、得意洋洋。三四句写行程中所见所闻:“入闽料得无多路,不向征徒问去程。”诗人没有去询问随行的伙伴们,要去哪里。这是由于他早有准备。他早就听说闽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于是便有“入闽料得无多路”的想法。但此行目的不在游览胜景,而是为了了解民情,体察风俗。所以“不向征徒问去程”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也是诗人自告奋勇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