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枕睡未醒,暖汤呼我沐。
朝日明瓦沟,夜雨填涧谷。
出门正东望,青山绕茅屋。
郁郁林树姿,练练云气绿。
如以千丈缟,缠此两衲足。
山方净眉髻,我亦纵耳目。
欣然欲推挽,容抱犍与犊。
生□□静佳,世事苦局促。
薄田在东野,耒耜手未触。
如何有暇日,煮石饮溪渌。
散愁一过从,免事糟与曲。
得此谅已多,辑语书诸牍。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和心情的波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推枕睡未醒,暖汤呼我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醒来后,被热水唤醒的情景。这里的关键词是“推枕”、“睡未醒”和“暖汤”。其中,“推枕”表示诗人刚刚醒来,还未完全清醒;“睡未醒”则表达了诗人在被热水唤醒时的迷糊状态;“暖汤”则是诗人被热水唤醒后,用它来洗脸的动作。这些细节都展示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朝日明瓦沟,夜雨填涧谷。”这两句诗描绘了早晨和夜晚的不同景色。这里的关键词是“朝日”、“明瓦沟”和“夜雨”。其中,“朝日”指的是早晨的太阳,而“明瓦沟”则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瓦片上的水珠反射出光芒的景象;“夜雨”则形容了夜晚的雨水,使得山涧的水流变得浑浊。这些描写既生动又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之中。
“出门正东望,青山绕茅屋。”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出门后所看到的景象。这里的关键词是“出门”、“东望”和“青山”。其中,“出门”指的是诗人离开住所外出;“东望”则表示诗人向东望去,看到了美丽的青山;“青山”则是指那片连绵不绝、巍峨壮丽的山峰。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远见和豪情,也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郁郁林树姿,练练云气绿。”这两句诗描绘了林间树木的姿态和天空中的云彩。这里的关键词是“郁郁”、“林树姿”、“练练”和“云气绿”。其中,“郁郁”形容树木茂密且生机勃勃;“林树姿”则指那些生长在树林中的树木;“练练”则形容云彩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云气绿”则进一步强调了云彩的颜色,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
“如以千丈缟,缠此两衲足。”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这里的关键词是“千丈缟”、“缠此两衲足”。其中,“千丈缟”可以理解为白色的绸缎或纱幕,代表着纯洁和美好;“缠此两衲足”则表示诗人将自己的双脚缠绕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上。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
“山方净眉髻,我亦纵耳目。”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顶上眺望远方的景象。这里的关键词是“山方”、“净眉髻”、“纵耳目”。其中,“山方”指的是远处的山峰;“净眉髻”则形容了山顶上清晰可见的轮廓和形态;“纵耳目”则表示诗人放开自己的思想,任凭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眼睛观赏周围的美景。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也表达了他的自由和独立精神。
“欣然欲推挽,容抱犍与犊。”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想要挣脱束缚的愿望。这里的关键词是“欣然”、“欲推挽”、“抱犍与犊”。其中,“欣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欲推挽”则表示诗人想要摆脱束缚,追求自由;“抱犍与犊”则可以理解为拥抱着耕牛和农具,象征着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理解,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生□□静佳,世事苦局促。”这两句诗意地描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里的关键词是“生□□”、“静佳”、“世事”、“局促”。其中,“生□□”可以理解为生命的存在或生活的过程;“静佳”则表示一种宁静美好的境界;“世事”则指代人世间的种种琐事和困境;“局促”则意味着受到限制或束缚。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薄田在东野,耒耜手未触。”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农耕生活的回顾。这里的关键词是“薄田”、“东野”、“耒耜”、“手未触”。其中,“薄田”指的是稀疏的土地;“东野”则表示位于东边的田地;“耒耜”是指用于耕作的工具;“手未触”则表示诗人还没有亲手耕种过这片土地。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熟悉和喜爱,也表达了他对农业生产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如何有暇日,煮石饮溪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闲暇时光的珍惜和享受。这里的关键词是“如何有暇日”、“煮石”、“饮溪渌”。其中,“如何有暇日”可以理解为问自己为何有这样的空闲时间; “煮石”则表示用石头煮水喝,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生活方式; “饮溪渌”则描绘了在清澈的溪水中畅饮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也表达了他对于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追求和渴望。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于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描绘和抒情,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