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中危坐月轮孤,何必西游贺监湖。
白水摇光千顷阔,青天倒影一尘无。
鱼龙不敢生风浪,鸥鹭何须伴钓徒。
当日胡公深纳事,此中端不许陶朱。

【注释】

天镜亭:在江西庐山白鹿洞旁,有“庐山第一胜境”。天镜:形容亭中的景色如镜子般明净。

亭:指天镜亭。

危坐月轮孤:指诗人独自坐在亭中,面对皎洁的月光,显得格外孤独寂寞。

西游贺监湖:贺监即贺知章,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任洪州司马。他曾多次游览庐山,留下了许多诗篇。此处指诗人在天镜亭中,想起了贺知章曾在西湖游览的情景。

何必西游贺监湖:诗人反问自己,既然已经来到天镜亭,为何还要去西湖游览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白水摇光千顷阔:指湖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仿佛千顷水面在摇曳。

青天倒影一尘无:指湖水与天空相接的地方,没有一丝尘埃,显得十分清澈。

鱼龙不敢生风浪:指水中的鱼儿和龙都畏惧这清澈的水,不敢生出风浪来。

鸥鹭何须伴钓徒:指鸟儿和鸭子不需要陪伴那些钓鱼的人,因为它们知道这些地方不适合它们生存。

当日胡公深纳事:指历史上的宰相胡安国(胡则)在任职期间,深知民间疾苦,善于听取百姓的意见和要求。

此中端不许陶朱:指在这里,连商贾出身的陶朱公(范蠡)也不敢轻易涉足,因为这里的山水美景实在太过迷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庐山天镜亭景致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亭中孤月、千顷水面、青天倒影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亭中危坐月轮孤”,诗人独自坐在天镜亭内,面对着皎洁的月光,显得格外孤独寂寞。这一景象,不仅让人联想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独特情感,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种孤独感,并非是因为外界的环境所迫,而是源于内心的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和迷茫。

颔联“白水摇光千顷阔”和“青天倒影一尘无”,则通过描绘湖水的波光粼粼和天空的湛蓝清澈,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种氛围,既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又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

颈联“鱼龙不敢生风浪”和“鸥鹭何须伴钓徒”,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天镜亭周围的生态环境。诗人认为,这里的鱼儿和龙都畏惧这清澈的水,不敢生出风浪来;而鸟儿和鸭子也不需要陪伴那些钓鱼的人,因为它们知道这些地方不适合它们生存。这种描述,既展现了天镜亭周围的生态环境之美,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深刻理解。

尾联“当日胡公深纳事”和“此中端不许陶朱”,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自己的感慨之情。诗人通过提及历史上的宰相胡安国(胡则),并称他为“胡公”,表达了对这位贤臣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胡公”和“陶朱”这两个身份不同的人,强调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追求。这种评价和感叹,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天镜亭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珍视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