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风景旧时闻,近日长来倚夕曛。
断碣有诗王相国,古祠无主董徵君。
野桥一望皆春水,老树千年独暮云。
咄咄与谁论往事,白头村叟自耕耘。
城南
城南风景旧时闻,近日长来倚夕曛。
断碣有诗王相国,古祠无主董征君。
野桥一望皆春水,老树千年独暮云。
咄咄与谁论往事,白头村叟自耕耘。
注释:
(1)城南:指城东面,即洛阳东郊一带,因唐代诗人王维曾作《酬张少府》诗中有“南浦凄凄别,东山隐隐迎”之句,所以此处称“城南”。
(2)旧时闻:昔日曾经听到或见过。
(3)倚夕曛:靠在夕阳的余晖下(夕曛,即傍晚的阳光)。
(4)断碣:残破的石碑。王相国:唐代著名宰相王涯,字会文。
(5)古祠:指古代遗留下来的庙宇、祠堂等建筑,无主:无人守护管理。董征君:指董源,宋代画家。
(6)野桥:指城外的一座小桥,春水:春天的水,泛指郊外景色。
(7)老树:指年久失修的老树,独暮云:独自笼罩着晚云。
(8)咄咄:叹息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大中五年(851年)在洛阳时所作。诗人回忆往昔,感慨万千。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情感真挚而深沉,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首联“城南风景旧时闻,近日长来倚夕曛。”描绘了诗人对城南旧时风景的回忆和近日常常倚靠夕阳余晖的情景。这里的“风景”既指自然景观,也包含人文景观,如古迹、园林等。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倚夕曛”也反映了诗人对夕阳余晖的喜爱和欣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颔联“断碣有诗王相国,古祠无主董征君。”进一步描述了城南的历史和文化遗迹。这里提到了两位著名的文人——王相国和董征君。王相国是唐代宰相王涯,他的诗作被镌刻在断碣之上;董征君则是宋代画家董源,他的古祠无人守护。这两句通过对这两位文人及其作品的描述,展现了城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颈联“野桥一望皆春水,老树千年独暮云。”则通过描绘野桥上的春水和老树上的暮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感叹。这里的“野桥”“春水”“老树”“暮云”都是具有浓厚意象色彩的事物,它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水之间。同时,诗人还通过这些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时间无情的思考。
结尾两句“咄咄与谁论往事,白头村叟自耕耘。”则是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未来的展望。这里的“咄咄”是一种感叹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无奈之情;”白头村叟”则是诗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比喻,表示无论年华如何逝去,我们都应该像这位白发村叟一样,继续努力地生活和工作。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城南的历史和文化风貌以及诗人自身的内心世界。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也引发了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