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恶好胜,水斗良足嗤。
有口贵守默,石言岂其宜。
桑田可衣食,忍使鱼龙归。
青山可结搆,乃向空中飞。
地道本宁静,咄咄何如兹。

【注释】

兴感:有所感触。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我写了七首诗寄给蒲庵老人。

恶好胜:不好与人相争。水斗:比喻水火不相容的争斗。良足嗤:不值得嘲笑。

有口贵守默,石言岂其宜——有嘴巴的人应该多听少说,石头说话不是它所应该的。

桑田可衣食,忍使鱼龙归:大地上的土地可以供人们生活所需,何必让鱼鳖、蛟龙回到水中呢?这两句用“桑田”来代表人间,以“鱼龙”代指世间的一切生物,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繁华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哀伤。

青山可结搆,乃向空中飞——青山也可以作为建筑的基础,但最终还是要归于虚无,如同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不受任何束缚。

地道本宁静,咄咄何如兹——地下的道路原本是宁静无波的,但这里却充满了喧嚣和争斗,与前面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不禁感到困惑和失落。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作者蒲庵老禅,是当时著名的禅宗大师。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世事纷争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的前四句以水火为例,告诫人们不要与人争斗,要懂得谦虚谨慎。接着,诗人又以土地和鱼类为例,强调了人类应该珍惜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最后一句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认为大地虽然宽广平坦,但是最终还是会归于沉寂。因此,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全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他主张人们应该遵循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不是被外界的纷争所困扰。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不被名利所迷惑。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