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得长淮汗漫时,楼台歌吹锦城围。
吕梁水落河鲂美,芒砀霜寒野雉肥。
道路久无人北上,关河空有雁南飞。
可怜风物非畴昔,蒿棘如林蔽夕晖。
【注释】
1.长淮:指长江下游地区。汗漫:形容辽阔无边。
2.楼台歌吹:泛指歌舞宴会。锦城:指成都,因成都有锦江而名之。
3.吕梁: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市北。水落:水位下降,河流干涸。河鲂:即鲤鱼,以鱼美称之。芒砀:山名,在今河南偃师东。霜寒:指深秋天气寒冷。野雉:野鸡,一种禽类。肥:肥壮,此处形容食物丰盛。
4.道路久无人:指道路荒凉,没有人烟。上北下南,指从北方到南方的交通要道。
5.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泛指关塞。雁南飞:比喻战乱后人们向南迁移。
6.蒿棘:蒿草荆棘。如林蔽夕晖:形容草木茂盛,遮蔽了夕阳的光线。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张天爵赴都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回忆自己随大军渡淮南下时的景象和感受,抒发了对故土山河的眷恋之情。
首联“忆得长淮汗漫时,楼台歌吹锦城围”,诗人回忆起当年长淮(即长江下游)一带,高楼耸起,歌舞升平,一派繁华景象,犹如被锦绣之城包围一样。这里用“汗漫”来形容广阔无垠的长江,用“楼台歌吹”来描绘当时繁华盛景,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颔联“吕梁水落河鲂美,芒砀霜寒野雉肥”,诗人转而描绘了当时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吕梁山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北,河水干涸,河中鲤鱼肥美可口。芒砀山则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东,山上霜降,野鸡肥壮美味。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长江流域的丰饶物产和美丽景色。
颈联“道路久无人北上,关河空有雁南飞”。诗人感叹当时的交通要道已变得人烟稀少,只有一群大雁向北飞去;而函谷关以南的道路也变得空荡荡,不再有人行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的感慨之情。
尾联“可怜风物非畴昔,蒿棘如林蔽夕晖”,诗人最后感慨现在的风物与过去已经大不一样了,到处都是茂密的蒿草和荆棘。这些野草像树林一样遮天蔽日,遮住了夕阳的余晖。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影响。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繁荣而又战乱的时代画卷,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同时,诗人通过对风物变迁的描述,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