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城桃杏妍,黄花离落景萧然。
表忠曾护钱镠墓,至德惟称太伯贤。
千古英雄徒有录,一时谗佞己无权。
早知鞭背东城路,悔不归耕负郭田。

诗句原文:

二月春城桃杏妍,黄花离落景萧然。

表忠曾护钱镠墓,至德惟称太伯贤。

千古英雄徒有录,一时谗佞己无权。

早知鞭背东城路,悔不归耕负郭田。

注释与译文:

  • 二月春城桃杏妍,黄花离落景萧然。
  • 注释:二月,指春季的第二个月。春城,指苏州(当时属于南京的一部分)。桃花杏花绚烂多姿,而菊花凋零败落,景象显得萧瑟凄凉。
  • 译文:春天的二月份,苏州城内外桃花和杏花争奇斗艳,而菊花却已经凋零败落,整个城市景色显得凄凉。
  • 表忠曾护钱镠墓,至德惟称太伯贤。
  • 注释:表忠,表示忠诚于国家。护,保护。钱镠,五代时吴越国王,以忠于国家闻名。至德,最高的道德标准。太伯,即周文王的弟弟姬昌,以仁爱著称。
  • 译文:我曾经为国家守孝,保护了钱镠的墓地。我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像太伯一样仁义宽厚。
  • 千古英雄徒有录,一时谗佞己无权。
  • 注释:千古英雄,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徒有录,只有记录,没有实际权力。谗佞(chán nìng),奸诈谄媚的小人。己无权,自己失去了权势。
  • 译文:千古的英雄人物只有被记录下来的名声,而那些奸诈谄媚的小人也没有了权力。
  • 早知鞭背东城路,悔不归耕负郭田。
  • 注释:鞭背,受刑后的鞭打之路。东城路,指受刑后的道路。归耕,回家耕作。负郭田,指耕种的土地。
  • 译文:如果早知道我会受到这样的惩罚,我就宁愿不回故乡种地,也不愿遭受这种屈辱。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华的作品,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认识。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反衬出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带来的悲凉。诗中多次提到“桃花”和“菊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同时,通过对忠臣的描述,表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追求。最后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过去生活选择的后悔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