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中秋月色好,清光散落千林表。
乌台御史紫微郎,一笑相逢即倾倒。
璚楼玉宇净无尘,金粟吹香爽气新。
靓妆行酒谁家女,恐是天上乘鸾人。
蹇予山林性疏散,不堪政比稽康懒。
学书学剑一无成,岂解奔趋事生产。
谁能褰旗夜斩关,斫贼手持龙爵镮。
归来献馘长杨殿,夺取金印悬腰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熟悉常见的诗歌体裁及特点、重要作家及作品以及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情感与意境,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及其效果。

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首先明确“释义”即对诗句进行解释,然后分析“译文”。最后分析“赏析”,即分析诗句蕴含的情感和艺术效果。

  1. 第一联“毗陵中秋月色好,清光散落千林表。”意思是说毗陵(今江苏宜兴)在中秋时月色十分明丽,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清光”,即指明亮的月光;“千林表”,即指树木的枝叶上。诗人以“清光”“千林表”来描绘月光,形象地写出了毗陵中秋时月色的明亮和美好。
  2. 第二联“乌台御史紫微郎,一笑相逢即倾倒。”意思是说,我在乌台做御史,在紫微当郎官,你与我一会面就倾倒了。“乌台”,是御史台所在地,位于京城的东南方;“紫微郎”,是指担任紫微令的官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对方才识的赞赏之情。
  3. 第三联“璚楼玉宇净无尘,金粟吹香爽气新。”意思是说,璚楼玉宇干净无尘,金粟吹香爽气新鲜。这两句诗描写了作者所观赏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4. 第四联“靓妆行酒谁家女,恐是天上乘鸾人。”意思是说,美丽的女子穿着漂亮的衣裳,拿着酒杯走来走去,她可能是天上下凡的仙女。“靓妆”,指的是女子打扮得很漂亮;“乘鸾人”,指的是天上下凡的仙女。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美丽动人的赞美之情。
  5. 第五联“蹇予山林性疏散,不堪政比稽康懒。”意思是说,我性格散漫,不喜欢官场生活;像嵇康那样懒散的生活我也难以忍受。“蹇予”,意即“我”,“政比稽康懒”,即指“比嵇康还要懒散”。这是诗人对自己仕途生活的无奈感叹。
  6. 第六联“学书学剑一无成,岂解奔趋事生产。”“学书学剑”:学习书法、剑术;“一无成”:一点成就也没有;“奔趋”:奔走趋附;“事生产”:谋求生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学习书法、剑术都没有取得成功,哪里懂得奔走趋附、谋取生计呢?“岂解”:哪里懂得。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失望感。
  7. 第七联“谁能褰旗夜斩关,斫贼手持龙爵镮。”“能”:能够;“褰旗”,即举旗;“斩关”,意为攻破城门;“龙爵”——用青铜铸成的龙形器具,也称为“龙首”。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8. 第八联“归来献馘长杨殿,夺取金印悬腰间。”意思是说:我回到家乡后,向皇帝贡献战果(取得胜利),皇帝赏赐了我金印,挂在我的腰间。“献馘”:指献出俘虏作为战功的标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答案】
    ①“毗陵”:指毗陵郡或毗陵县,古地名。②“清光”:明亮的月光。③“紫微郎”:指皇帝身边的侍从官。④“乘鸾人”:神话传说中仙女驾云而飞的代称。⑤“蹇予”:自称。⑥“学书学剑”:学习书法、剑术。⑦“奔趋事生产”:奔走趋附、谋求生计。⑧“搴旗”:举起旗帜。⑨“斫贼”:攻破敌人营垒。⑩“龙爵”:用青铜铸成的龙形器具。⑪“献馘”:《汉书·武帝纪》记载:“天子自将至朔方,泰山下……还,祭黄帝,犹有病……乃攘却白刃,脱衣,卧于庭中曰:‘吾欲见武,顾病未能也!”后因以“献馘”表示献俘。⑫“长杨殿”:汉武帝宫名,位于长安城北,汉宣帝以后成为皇宫的一部分,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汉书·武帝纪》:“初作露台,高二十丈,未央、太仓阙焉。又起神明台、井干楼,度六丈以上,则施帷帐,皆如宫室制度。”“长杨”指长杨宫。⑬“金印”:古代的一种官印,用黄金制成。⑭“骖鸾”: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骑着凤凰。⑮“披襟散发”:形容不拘礼节,旷达豪放的样子。⑯“疏狂”:放浪不羁、狂傲无羁的性格特点。⑰“箕踞”:两腿交叉盘坐,形容傲慢无礼的姿态。⑱“山泽之癯”:指山野中的瘦弱之人。⑲②“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⑳“羁旅”,指旅途漂泊不定。㉑“偃仰啸歌”:指自由自在地吟咏歌唱。㉒“风流”,指超俗绝伦的行为举止。㉓“逸韵”,指飘逸超俗的韵味。㉔“雅致”,指高雅的格调情趣。㉕“清音”,指清新美妙的声音。㉖“闲愁”:指闲适的忧愁。㉗“幽恨”,指深沉的怨恨。㉘“悲秋”,指秋天引起的悲凉感慨。㉙“萧瑟”,形容草木摇落的景象。㉚“凄然”,形容凄凉悲伤的气氛。㉛“哀乐”,指悲哀和欢乐两种感情。
    赏析:①此诗为七律,写于元和五年(810)中秋之夜。
    此诗开头四句写月色,写景入胜,渲染中秋夜景的清美。次四句写主人公与对方相遇的情景,写其才华出众,一见倾心。第三联写月色之美,写其赏月时的惬意心情。末联写主人公与对方告别的场景,写其对对方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富有诗意,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