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阁何年建,寒棱石态生。
鱼吹蘋溜合,潮涨岸沙平。
榴气因风远,芦衣对水明。
沧浪歌一曲,疑是洞庭声。

【注释】

江阁:即江楼。

寒棱石态生:冷冽的山石形状在冬日显得更加突出。棱:棱角,指山峰。

鱼吹蘋溜合:水中鱼游动时搅动了水面上的蘋草。蘋(pián):一种浮水植物。

潮涨岸沙平:潮水涌来,使沙滩变得平坦。

榴气因风远:远处传来石榴花的香味。榴(lì)气:指香气四溢,这里指石榴花的香味。

芦衣对水明:芦苇丛中倒映在水中的月光分外明亮。芦衣:指苇叶。

沧浪歌一曲:唱了一支《沧浪之曲》。沧浪:大江,此处指长江。

沧浪歌一曲,疑是洞庭声:这两句是说:唱了《沧浪之曲》,好像听到了洞庭湖上传来的声音。沧浪:大江,此处指长江。

【赏析】

诗题中的“京观”指的是建于汉初的吴王濞所筑的石头城,今江苏南京西北长江边。此诗写诗人登临石头城,凭高远眺长江,观赏风景,并抒发感慨之情。

首联写登上京观楼所见景色。“江阁”二字点明题旨,说明诗是登楼而作,为下文抒情蓄势。“何年建”,问的是京观楼何时建造,表现出作者对这座古迹的仰慕之情。“寒棱石态生”一句,以“寒棱石态”形容京观楼的巍峨壮观;“生”字则表明这种气势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历尽沧桑,饱经风雨,才呈现出来的一种雄浑之美。这一联既写出了京观楼的雄伟壮丽,也表现了诗人对它的赞美。

颔联写登高所见。“鱼吹蘋溜合”,鱼吹着蘋草漂流,水流与草丛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潮涨岸沙平”,潮水上涨,使岸边的沙土变得平坦,也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之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颈联写登高所闻。“榴气因风远”一句,通过描写远方传来的榴花香气和水边的芦花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种氛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芦衣对水明”一句,则通过对芦苇摇曳在水中的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尾联写登高所感。“沧浪歌一曲”,在这里,“歌一曲”并非实指歌唱,而是用歌声来形容江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沧浪歌一曲,疑是洞庭声”一句,更将这种声音与洞庭湖上的声音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全诗通过对江楼、寒棱石、鱼吹蘋溜合、潮涨岸沙平、榴气因风远、芦衣对水明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淡泊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