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
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
精祟虚无出,猿猱叹息行。
道傍因借问,恐是越王城。

【注释】

  1. 吼山观石壁:位于江西吉安永新县西,因山形如吼而得名。
  2. 知不是天造:意为知道这石头不是天然生成的。
  3. 良工匠意成:意为这是高明的工匠有意雕琢的结果。
  4. 千年云气老:指经过千年风化,云气凝聚而成。
  5. 七日浑沌生:指经过七天的雨水冲刷,山石露出原始面目。
  6. 精祟虚无出:意为山中灵气与妖怪出没。
  7. 猿猱叹息行:形容山间猿猴等野生动物在石壁上行走时发出哀叹之声。
  8. 道傍因借问:意为路上行人因此停下来询问。
  9. 恐是越王城:意为担心这里是越王勾践所筑的越王城遗址。
    【赏析】
    《吼山观石壁》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对吼山岩石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全诗前半部分以“吼山观石壁”开篇,点明主题。后半部分则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展开,通过描绘千年风雨侵蚀、七朝岁月沧桑等自然景象以及猿猴叹息、精怪出没等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缅怀。
    首句“知不是天造”,表明作者认为这石壁并非大自然的杰作,而是人工雕琢的结果。这一观点既符合历史事实(吼山石壁为明代建筑),又体现了作者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良工匠意成”,进一步强调了石壁是人工雕琢的成果。这里“良工匠”指的是古代的能工巧匠们,他们的匠心独运使得石壁得以完美呈现。
    第三四句“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分别描绘了石壁在不同时间段的自然状态。千年云气老”指经过千年风化,石壁上的云雾缭绕;“七日浑沌生”则是指经过七天暴雨冲洗,石壁重新露出了原始面目。这两处描述不仅展现了石壁历经风雨的变迁过程,也寓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第五六句“精祟虚无出,猿猱叹息行”则从动物活动的角度来描绘石壁周边的环境。“精祟”指的是山中的灵气与妖怪出没;“猿猱叹息行”则形容这些动物在石壁上行走时的哀鸣声。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进一步烘托了石壁的历史厚重感和神秘氛围。
    最后两句“道傍因借问,恐是越王城”则是对整个石壁背景的进一步推测和解读。“道傍”指的是路旁,“因借问”则是表示好奇而停下来询问的意思。“恐是越王城”则是指诗人怀疑这座石壁可能是古代越王勾践所筑的越王城遗址。这一推测既富有想象力,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吼山石壁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之心。同时,诗歌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使整首诗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