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古钓矶,树影与波晖。
乾鹊一生喜,焦鹩半亩飞。
奴嚣亡酒具,客醉唾僧衣。
又趁芦花去,长歌缓棹归。
九月二日盛集诸公郊游至二圣寺仍用散木韵
闲寻古钓矶,树影与波晖。
乾鹊一生喜,焦鹩半亩飞。
奴嚣亡酒具,客醉唾僧衣。
又趁芦花去,长歌缓棹归。
【注释】
- 九月二日:指农历九月初二日,是古代的中秋节。
- 古钓矶:指古代钓鱼的石矶。
- 树影与波晖:指树影映在水面上和阳光反射出的光晖。
- 乾鹊:即喜鹊,是一种鸟。喜鹊一生喜欢鸣叫。
- 焦鹩(liáo):即黄雀,一种小鸟。焦鹩半亩飞:焦鹩在半亩大的空地上飞翔。
- 奴:仆人。
- 客:客人。
- 芦花:芦花是指芦苇的花絮,这里指的是芦花飘落。
- 长歌:大声唱歌。
- 缓棹:缓慢地划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闲寻古钓矶”,写诗人闲来无事,寻找古钓矶的情景。古钓矶是古代人们用来垂钓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古钓矶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之情。
次句“树影与波晖”,进一步描绘了古钓矶的景色。诗人通过观察树影和波光的交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第三句“乾鹊一生喜”,以喜鹊为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喜悦之情。喜鹊一生都喜欢鸣叫,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第四句“焦鹩半亩飞”,以黄雀为例,展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活力和自由。焦鹩在半亩大的空地上飞翔,象征着人们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第五、六句“奴嚣亡酒具,客醉唾僧衣”,描写了主人家宴后的场景。仆人因为找不到酒具而生气,客人因为喝醉了而吐唾沫弄脏了和尚的衣服。这两句通过对仆人和客人行为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陋习和不文明现象。
最后一句“又趁芦花去,长歌缓棹归”,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趁着芦花飘落的季节出发,乘着长船唱起了歌,缓缓地划着桨回家。这两句通过对诗人行动的描述,传达出他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