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影平侵槛,寒梢半妥轮。
装幽来隐舍,布景与词人。
只在风篁曲,长依水石邻。
东郊西浦上,不信有飞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然后仔细阅读诗句,分析诗歌意象的含义,最后注意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本首诗描写风林中的月影,描绘了风林中月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风林纤月落”,第一句写景,以景起笔。风林纤月落,点明时间是傍晚。“风林”两句写月落时分的景象。“风林纤月落”四字,既写了景也写了意。“风林纤月落”一句写出了月出林梢的动态之美。“碎影平侵槛”,写月光如水波一样,洒满院落;“寒梢半妥轮”,写树梢被月光映得发白。这两句话写景,动静结合,绘出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第二句“装幽来隐舍”写月光照入庭院,为幽居之人带来一片清幽;第三句“布景与词人”写月光如画般地装饰着词人的心灵,使词人陶醉其中。第四句“只在风篁曲”写月亮只是静静地在竹林间徘徊,不紧不慢,不急不躁。第五句“长依水石邻”写月亮始终陪伴在水边的石头旁。第六句“东郊西浦上,不信有飞尘”写明月高悬于天际,连飞鸟也不愿落下,更不要说那些飞尘了。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的前两句写黄昏后月亮从树林里慢慢升起的情景;中间六句写月亮渐渐升高,最后五句写月光照耀大地。整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答案】
风林纤月落(傍晚,风轻云淡)
碎影平侵槛,寒梢半妥轮(月色如水,洒满庭院)。
装幽来隐舍,布景与词人(月光如画装饰着词人的心灵)。
只在风篁曲,长依水石邻(明月伴我左右)。
不信有飞尘(月升天庭,飞鸟也不愿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