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至观无始,愁来宝奈何。
蠹行粘败粉,燕起触檐罗。
往事惟长啸,新知一放歌。
鹓雏虽饿死,不与雀争多。
【注释】
小斋:指书房。
观(kūn):佛寺,这里指佛家语。无始:即“无生”,佛教语,意谓生死轮回无穷,无始无终。
宝奈何:佛家语,意为“无可奈何”。
蠹(dù):蛀虫。
燕起触檐罗:燕子飞起来触动了屋檐的罗网。罗,一种细密的网。
长啸:大声呼唤,悲叹之声。
鹓雏(yuānchú):比喻才德出众的人,古代常用来比喻翰林学士。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书房中读书时所做。首句写读书入神之景,二、三句写因读书而引起的感慨,末句写自己与同僚之间的交往。全诗以“观”字贯串始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长久的深刻认识和感慨。
这首诗开头就写到读书入定的情景,这是很难得的。因为读书是需要专注的,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忘我,甚至忘记吃饭和睡觉。但这种状态往往只是短暂的,一旦外界的刺激出现,就会打破这种状态,使读书人重新进入清醒的状态。因此,“情至观无始”一句,既是对前面读书入定情景的总结,也是对后面读书过程中遭遇各种诱惑的概括。
“愁来宝奈何”一句,是说当心情烦闷的时候,就会想到佛家的“无生”之说,认为一切烦恼都是空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就像这被风吹动的蛛网一样,永远也捕不到一只蜘蛛。但是,这只是佛家的一种说法,实际上,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即使是蛛网捕不到蜘蛛,它也不会因此而感到空虚和无聊,而是继续等待下一次机会。所以,“宝奈何”并不是真正的无奈,而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蠹行粘败粉,燕起触檐罗。”两句是说,蠹虫在纸上爬行,沾满了粉末;燕子在屋檐下飞翔,触动了挂在那里的罗网。这里的“蠹”、“燕”都是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的是那些琐碎的事情和烦恼。而“粘败粉”、“触檐罗”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琐碎事情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开始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往事惟长啸,新知一放歌。”两句是说,过去的人和事只能通过长啸来抒发心中的感慨之情;而与新人结交,则可以通过歌唱来表达喜悦的心情。这里的“惟”、“一”、“惟”、“一”都是强调的意思,表示这些情感是最为强烈的。
“鹓雏虽饿死,不与雀争多。”最后两句是说,虽然自己像鹓雏一样才华横溢,但也不会去与那些只会争抢食物的麻雀计较。这里的“鹓雏”指的是有才能的人,而“雀争多”则是说那些只知道争斗的小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也不会去做那些只想着争抢利益、不顾大局的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又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