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长无语,无情泪亦垂。
碑馀汉岁月,水洗邺城池。
楼外羌雏啸,宫中寡妇悲。
好还不再世,凶狡亦何为。
邺城道
那得长沉默,无情泪也垂。
碑余汉岁月,水洗邺城池。
楼外羌雏啸,宫中寡妇悲。
好还不再世,凶狡亦何为。
注释:
- 诗句一:“那得长无语”:意思是说,我长久沉默不语。那得,怎么能够?长,长久的。无语,不说话。
- 诗句二:“无情泪亦垂”:意思是说,泪水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无情,不关情感。
- 诗句三:“碑余汉岁月”:碑上刻着汉代的岁月,指历史的痕迹。
- 诗句四:“水洗邺城池”:水可以洗去尘土,象征清洗历史的污垢或遗忘。邺城,古地名,这里泛指历史遗址。
- 诗句五:“楼外羌雏啸”:楼外羌族儿童在呼啸,羌,古代西部民族名。
- 诗句六:“宫中寡妇悲”:皇宫里的寡妇在悲伤,宫中,皇宫里。
- 诗句七:“好还不再世”:美好的东西不应该消失于世。好,好的、美好的。
- 诗句八:“凶狡亦何为”:凶猛邪恶的人又做了什么?凶狡,残忍凶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那得长沉默,无情泪也垂”,以“那得”开头,表达了作者对无法言说的哀伤和无尽的沉默。紧接着,“碑余汉岁月”,指的是碑上的铭文,反映了历史的痕迹。而“水洗邺城池”,则象征着清洗历史的污垢或遗忘。
诗人通过对楼外的羌族儿童和宫中的寡妇的描写,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好还不再世”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应消失于世的感慨,而“凶狡亦何为”则揭示了人性中善恶并存的现实。整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和对逝者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