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毛羽若为乖,销尽琵琶十里街。
燕子有情终恋主,鸡皮无色强名娃。
愁同班氏秋来扇,愿作杨家多浚钗。
桃叶桃根君记否,当年亲指带如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双龙毛羽若为乖,销尽琵琶十里街。 —— 双龙的羽毛如果失去了和谐,就像琵琶的弦被销声敛韵地弹奏到无音无调。
燕子有情终恋主,鸡皮无色强名娃。 —— 燕子虽然无情,但终究还是眷恋它们的巢主;鸡没有美丽的羽毛,却硬要装成漂亮的公鸡。
愁同班氏秋来扇,愿作杨家多浚钗。 —— 秋天来了,我像班婕妤一样愁思满怀,愿意成为杨贵妃那样多情的女子。
桃叶桃根君记否,当年亲指带如淮。 —— 我还记得你曾经手挽着桃花,如同在黄河之畔。
译文:
双龙的羽毛如果失去了和谐,就像琵琶的弦被销声敛韵地弹奏到无音无调。 —— 比喻双龙的羽毛失去了原有的和谐,就如同琵琶弦被无声无息地拨动,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音律和旋律。
燕子虽然无情,但终究还是眷恋它们的巢主;鸡没有美丽的羽毛,却硬要装成漂亮的公鸡。 —— 这里用燕子的无情来反衬出人的感情深厚,尽管它不会说话,但它依然眷恋着自己的巢穴。而鸡则不同,它的外表虽然没有华丽的羽毛,但却有着强烈的求偶欲望,想要装作一副美丽的模样。
愁同班氏秋来扇,愿作杨家多浚钗。 —— 秋天来了,我像班婕妤一样愁思满怀,愿意成为杨贵妃那样多情的女子。 —— 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将自己比作班婕妤,因为秋天的到来,他感到愁思满腹,就像班婕妤一样。而他将自己的愿望与杨贵妃相联系,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情感和细腻的思绪。
桃叶桃根君记否,当年亲指带如淮。 —— 我还记得你曾经手挽着桃花,如同在黄河之畔。 —— 这是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他回忆起自己曾经与爱人手挽着手,走在桃花盛开的路上的情景,那时的景色如同在黄河之畔一般壮观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以双龙羽毛、燕子、鸡等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诗歌中常以物喻情,通过描绘事物的特性和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此诗中,他用双龙羽毛的不协调来比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用燕子的无情来反衬人的情感深厚,用鸡的外表与内在进行比较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中的“燕子有情终恋主”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虽然他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希望能够像燕子一样追求自己的真爱。这种追求体现了他对自由和真实的向往。
最后一句“我还记得你曾经手挽着桃花”,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这既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爱情、自由和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