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各自叹秋姿,长忆春郊走马时。
细竹也来成老节,稚松何意见霜皮。
眼中几度消寒水,鬓脚公然长秃髭。
十五盛年看又过,不知难是蜡梅枝。

《伯学斋中话旧感赋》是明代著名诗人袁宏道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与老朋友在伯学斋中的对话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切感受。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萧瑟而深沉的氛围。“相逢各自叹秋姿,长忆春郊走马时”,这里的“秋姿”和“春郊走马”形成鲜明对比,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通过“细竹也来成老节,稚松何意见霜皮”这样的句子,进一步强调了岁月无情、物是人非的主题。细竹和稚松分别代表了不同年龄段的生命状态,前者已经成长为坚韧的老节,而后者则只能以霜皮示人,这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诗的情感转折出现在“眼中几度消寒水,鬓脚公然长秃髭。”,这里不仅是对视觉和生理变化的描述,更是对时间侵蚀和个人衰老的无奈感叹。这种从外在形象到内心感受的转变,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悲凉和社会变迁对个人的影响。

诗的结尾“十五盛年看又过,不知难是蜡梅枝。”,通过回顾自己的年轻时代,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蜡梅枝”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尽管面临困难和挑战,依然保持坚强。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历史和文化变迁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观察,袁宏道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感慨之余,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