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将蓝沈浸春颜,风柳鬖鬖九尺鬟。
鹤过几回沉影去,僧来时复带云还。
闲疏滞叶通邻水,拟典荒居作小山。
欲住维摩容得否,湖亭才得两三间。
柳浪馆
遍将蓝墨水浸染春颜,风摆柳树九尺长发。
鹤飞过去影子沉入水中,僧人到来时又带云彩返回。
闲疏的树叶通向邻家水道,打算典当荒废的房子作为小山。
欲住维摩能否容纳得下?湖亭才得两三间。
注释:
- 遍将:把……浸染。2. 蓝沈浸:即蓝墨水。3. 鬖鬖:风吹动的样子。4. 几回:几次。5. 影去:影子沉入水中。6. 滞叶通邻:树枝上的叶子飘落。7. 拟典:打算,打算。8. 荒居:荒废的房屋。9. 维摩:维摩诘,唐代高僧。10. 湖亭:湖边的小亭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柳树、鹤、僧、湖亭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首句“遍将蓝墨水浸染春颜”,形象地描绘了春风中柳树的颜色,将蓝色的墨水浸染在了春颜之上,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诗人以“风柳鬖鬖九尺鬟”为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姿态,九尺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宛如一位美丽的女子的秀发,让人感到一种柔美而动人的画面。
第三句“鹤过几回沉影去,僧来时复带云还”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鹤在天空中飞翔,留下长长的影子消失在远方;僧人路过这里,又会带着淡淡的云彩回到原地。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四句“闲疏滞叶通邻水,拟典荒居作小山”,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他将闲置的土地改为小山,用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生活的淡然和超脱。
最后两句“欲住维摩容得否,湖亭才得两三间”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他希望能够像维摩诘一样,拥有一片湖亭,在那里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