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逐缁尘帝里游,除君何处可消愁。
蚍蜉失土先谋芥,野鹤移家亦傍鸥。
稍质衣衫充酒品,尽搬香茗在书楼。
帘开忽见新晴日,又到黄姑织女愁。

诗句如下:

悔逐缁尘帝里游,除君何处可消愁。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袁宏道的《七夕同方子公蒋子厚弟小修避水长孺楼居》。诗中表达了作者在繁忙的帝都生活中感到孤独和烦恼的情绪,通过对比自然景观和动物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的进一步赏析:

  1. 诗歌原文
    悔逐缁尘帝里游,
    除君何处可消愁。
    蚍蜉失土先谋芥,
    野鹤移家亦傍鸥。
    稍质衣衫充酒品,
    尽搬香茗在书楼。
    帘开忽见新晴日,
    又到黄姑织女愁。

  2. 诗歌译文
    后悔追逐世俗尘埃,
    除了你我无处能消除忧愁。
    蚂蚁因失去土地而先谋划筑巢,
    野鹤迁移家园也伴随着海鸥。
    稍微换上衣物作为酒菜,
    尽数搬来香茗放在书楼中。
    窗帘一开突然看见晴朗的天气,
    重见黄姑织女依旧充满忧愁。

  3. 诗歌注释

  • 缁尘:古代指僧人所穿的黑色衣服,这里代指世俗生活。
  • 帝里:古代对京都或帝王居住地的称呼。
  • 蚍蜉:一种昆虫,常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事物。
  • 黄姑织女:传说中的两位女性,黄姑是织女(天帝的女儿)的妻子,织女则是指织布的女子。她们常被用来象征爱情或婚姻中的不幸。
  1.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追求自然宁静的情感。诗中的意象“蚍蜉”和“野鹤”分别象征着渺小和自由的生物,它们的行为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向往。此外,通过描写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共处,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批判。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