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滕为杖竹为冠,浮世都教一例观。
龙伯山来犹气岸,醯鸡梦里亦酸寒。
伊周未必闲经济,杨墨徒劳辟异端。
识得个中些子去,蛮天鬼国也相安。
放言效元体
葛藤为杖竹为冠,浮世都教一例观。
龙伯山来犹气岸,醯鸡梦里亦酸寒。
伊周未必闲经济,杨墨徒劳辟异端。
识得个中些子去,蛮天鬼国也相安。
【注释】
1.葛藤:即藤萝。
2.龙伯山:指战国时楚庄王的大臣宋玉,因《神女赋》中有“朝为青霓兮暮为行云”句,故称“龙伯山”。
3.气岸:气概豪迈。
4.伊周:指商汤时的伊尹和周武王时的周公旦。
5.杨墨:指春秋时的杨朱、墨子等人,他们的思想被称为“杨墨之学”。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贬官途中所作的一首自述诗。诗人以放言的形式,抒发自己对现实的看法。他以龙伯山比喻自己的气概,以杨朱、墨子比喻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是谁,只要能够认识到其中的一二分道理,那么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之中,都能够相安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