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将七牍赎闲身,早晚山中事事新。
批类乌为同鼓吏,寒号虫作守更人。
摊书误置岩前树,洗墨常翻雾里鳞。
醒即长吟睡即定,更于何处觅埃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如下:

放言效元体
幸将七牍赎闲身,早晚山中事事新。
批类乌为同鼓吏,寒号虫作守更人。
摊书误置岩前树,洗墨常翻雾里鳞。
醒即长吟睡即定,更于何处觅埃尘。

注释:

  1. 幸将七牍赎闲身:幸运地用七份公文换取了自由身。
  2. 早晚山中事事新:早晚之间,山上的一切都显得新鲜。
  3. 批类乌为同鼓吏,寒号虫作守更人:像乌鸦一样的批注被比作鼓吏,像寒号虫一样的叫声被比作守更人。
  4. 摊书误置岩前树:把摊开的书本错落有致地放在山前的树上。
  5. 洗墨常翻雾里鳞:在墨水还未干透时,常常看到雾气中的鱼鳞。
  6. 醒即长吟睡即定,更于何处觅埃尘:清醒的时候便长吟,入眠时便定格,又怎能在何处寻找尘埃。

赏析:
这首诗是贾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描绘自己闲暇之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思想。首句“幸将七牍赎闲身”,以公文换取自由身,体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二句“早晚山中事事新”,则展现了他在山林中生活的新鲜感受,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三、第四句“批类乌为同鼓吏,寒号虫作守更人”,则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的批注比作鼓吏,寒号虫比作守更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最后两句“醒即长吟睡即定,更于何处觅埃尘”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然物外和内心的宁静,表达了他对纷扰世俗的不屑一顾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