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将柏叶搅胡茶,供养方情老作家。
不似破头山道者,贪他传代古袈裟。
注释:
法华庵看月,江老衲移柏树。
闲将柏叶搅胡茶,供养方情老作家。
不似破头山道者,贪他传代古袈裟。
译文:
在法华庵赏月的时候,一个名叫江的老僧侣移走了一棵柏树。
闲暇时用柏叶搅拌着胡茶,以这种方式来供养那些修行的人。
不像那个破头山的道人那样,他贪婪地想要得到那件传代古老的袈裟。
闲将柏叶搅胡茶,供养方情老作家。
不似破头山道者,贪他传代古袈裟。
注释:
法华庵看月,江老衲移柏树。
闲将柏叶搅胡茶,供养方情老作家。
不似破头山道者,贪他传代古袈裟。
译文:
在法华庵赏月的时候,一个名叫江的老僧侣移走了一棵柏树。
闲暇时用柏叶搅拌着胡茶,以这种方式来供养那些修行的人。
不像那个破头山的道人那样,他贪婪地想要得到那件传代古老的袈裟。
【解析】 本题属于“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类试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作的背景及作者情感,然后把握诗句中的形象与典故,并结合选项进行比对分析。 病起——病愈初起。 心情太——心情烦躁。 愁听传事板——愁苦于传报军情的梆子声。 问安书——问候平安的信。 终惭鹄——终究愧对白天鹅。鹄,喻指高洁的人,此处比喻诗人自己。 合类樗——不如樗(木名,即臭椿)树一类的树,比喻无用。
【注释】 惜日:惜,珍重;日,太阳。指珍惜光阴。 芳树低檐浅:芳草茂盛的树梢伸入屋檐,显得低矮。芳树,指花木。 游丝绕户牵:飘荡的蛛丝缠绕在门户间。游丝,蛛丝。 闲情观秘戏:闲暇时观看宫廷里秘密的戏剧。闲情,指清静的心情和闲暇的时间。 消日坐枯禅:消磨时光坐着打坐念佛,像枯木一样。禅,佛教用语。 范蠡藏身险:范蠡隐居到深山之中。范蠡,春秋末年楚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家
诗作 戏柬江进之 译文 作官真是辛苦,全身都要归还。 在道旁嬉戏自乐,人中鬼怪相依。 缓慢地系紧牛皮腰带,宽松地披上燕子衣衫。 终将展翅上云霄,学着飞向远方。 注释 1. 作令真成累:作官真的太累。 2. 全身总是归:全身都要归还。 3. 道傍春自谑:在道旁嬉戏自乐。 4. 人里鬼相依:人中鬼怪相依。 5. 缓系牛皮带:缓慢地系紧牛皮腰带。 6. 宽披燕子衣:宽松地披上燕子衣衫。 7.
荒园独步 寒食春犹烂,东风草自芊。 花燃无焰火,柳吐不机绵。 宦博人间累,贫遭妻子怜。 一官如病旅,直得几缗钱。 注释: - 寒食:古代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 - 烂:烂漫,繁茂的样子。 - 芊: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焰火:这里指烟花,用来形容花朵虽然盛开但不灿烂。 - 机绵:这里指的是织布用的丝线,比喻柳枝柔软。 - 宦博:在官场中追求名利。 - 病旅:形容生活困苦
这首诗是诗人在斋居时创作的,描述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深入终防饵(第一句):深入水中寻找鱼饵,比喻深入研究学问、技艺。 高张远避罗(第二句):张开渔网,远离捕鸟的罗网。比喻广泛地学习知识,不被狭隘的知识所局限。 课儿书上字(第三句):给孩子们讲解书中的字词。这里可能是指教授孩子们读书识字。 听客唱吴歌(第四句):聆听客人吟唱吴地的歌曲
【注释】 嵇叔:指晋代高士嵇康,字叔夜。陶潜:指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 啚事简:谓世事烦琐、繁杂。 宦邸:官署。欢:欢娱之事。乡书:家信。 弥天:满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后六句写与家乡亲友的联系和交往。全诗以“闲”为主调,表达了作者厌弃官场,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是说嵇康、陶渊明二人对仕途的态度不同。嵇康崇尚高洁,不慕荣利,不愿做官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夜起 - 从晚上开始醒来。 2. 凉月穿纱见 - 明亮的月光穿透轻薄的纱帘照射进来。 3. 微风响树来 - 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4. 夜虫亲火语 - 夜里昆虫似乎在火光旁低语。 5. 窗鼠触明回 - 小窗边的老鼠被光线惊醒,四处逃窜。 6. 生卧凭书遣 - 在床上躺着,靠着书籍打发时间。 7. 行藏作谜猜 - 思考自己的未来,像解谜一样寻找答案。 8. 终宵眠不得
初杜门,一笑挥铜绶,高眠諀部民。 放风疏垢发,信懒着闲身。 吏省公移字,堂清案牍尘。 静居堪养性,州郡但劳人。 释义:刚回到家中,就放下了公务,轻松自在地休息,享受生活的美好。我悠然自得,心情舒畅,仿佛在云端飘浮,无拘无束。 放风疏垢发,信懒着闲身。 吏省公移字,堂清案牍尘。 释义:我悠闲地散步,让汗水和疲惫随风而去,放松身心。我也懒得理会那些繁琐的公事,只想享受片刻的宁静。 静居堪养性
岁月无停晷,迁流快织梭。 寐来趋夜壑,老去皱恒河。 悟法东西祖,藏身大小何。 一沤能几许,枉自著愁多。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岁月无情:岁月如箭,无法停留,就像不停转动的日晷和飞速前进的织梭,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 2. 人生苦短: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河流也变得曲折而深邃,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复杂。 3. 觉悟与归依:从佛法中领悟到东西方的根本道理
【注释】 任意吟:随意吟诗。 解带腰肢免,投闲意态疏:解开衣带,放松腰肢,心情舒畅。 纵心搜乐事,信口择群书:放纵自己的心灵去搜寻快乐的事情,随意地选择一些书籍来阅读。 万物齐非马,千仙饱壁鱼: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像马一样没有固定的形体,仙人也不过是墙上的画像。 有名终是累,无用可还虚:名声虽然重要,但是终究是一种负担;无用的东西反而可以让人清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联“解带腰肢免
法华庵看月江老衲移柏树 【注释】:法华,佛教语,指佛经。江老衲,即江僧,这里指的是江上人。 【赏析】:江上人在法华庵看月亮,江僧把一株柏树移来作为庭院中的花木。 自掺禅拐画庭莎,宽处须容一笠过 【注释】:自掺,自己拿着,掺入。禅拐,僧人所戴的一种头饰。画庭莎,在庭院中种上花草。 【赏析】:江僧自己拿着禅杖,在庭院里画出了花草。在花草的宽处,要允许有人戴着斗笠走过。 试较沙弥长几许,眉尖上下不争多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第一句:一番霜雪一番姿,铁干铜肤自小时。 - 霜雪:这里指的是柏树经过冬霜的洗礼,显得格外坚韧和美丽。 - 铁干铜肤:形容柏树的树干坚硬如铁,树皮厚重如铜,展现出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美。 - 自小时:暗示了柏树从小就经受了大自然的考验和磨砺。 2. 第二句:和叶和梢才尺五,几年长出杜陵诗。 - 和叶和梢:这里指的是柏树的枝叶繁茂,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 - 尺五
诗句原文: 竹皮屋子槿条篱,繁蕊浓花最不宜。 乞得赵州柏树子,当窗乱插两三枝。 译文与注释解释: 此诗描述的是袁宏道在法华庵观赏月光时,看到一位僧人正在庭院里随意地插了几根柏树。这些柏树虽然生长在竹皮屋和槿条篱笆之间,但它们繁盛的花朵和浓密的枝叶却不适合这样的环境。僧人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插柏树,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这样更能表现出柏树的特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插柏树这一行为的描绘
注释: 法华庵看月江老衲移柏树:在法华庵观赏月亮,江边的老和尚移走了柏树。 眉如霜叶骨如峦:眉毛如同被霜打过的树叶,骨头如同山脉一般。 破衲何曾畏早寒:破旧的僧袍从未畏惧过寒冷的早晨。 夜坐连云春带雨:夜晚坐着的时候,仿佛连着天空的云彩和春天的雨水。 如今真作画图看:现在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法华庵看月时江边老和尚移走柏树的情景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王闇然馆中看梅 王闇然在馆中欣赏梅花, 乞得马家双玉鬟,清姿濯濯槿篱间。 他向别人借来了马家的一对美发, 那秀美的容颜如同槿篱间的一株梅花,清新脱俗。 幽香偶逐寒风去,带却书声过别山。 偶尔随着寒风飘散而去,却把书声带入了离别的群山。 注释: 1. 馆中看梅:指在书房内欣赏梅花。馆中,书房。 2. 乞得:借用;求借。 3. 马家:指马氏家族。这里泛指马姓女子。 4. 双玉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馆娃宫侍宴应制》。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竹外斜侵十步强,千枝万朵亚邻墙。 注释1:竹外斜,指竹影斜斜地映入庭院。 注释2:侵十步强,指竹子的影子斜斜地映入庭院,距离大约有十步远。 注释3:千枝万朵,形容梅树的枝干众多,花朵繁茂。 注释4:亚邻墙,指梅花盛开,花香四溢,与邻墙的梅树相争艳。 东风若过黄梅节,吹得先生醋瓮香。 注释1:东风,春风。 注释2:黄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