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学得跳胡神,十地三贤眼上尘。
老去无端呈败丑,倒持霜刃与他人。
注释:
甲辰,即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乙巳,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礼德山”,指赵昌,字礼德。鉴大师,即赵昌,号“鉴大师”。塔:佛塔。偶成四偈示同行诸衲,即写上四首诗,让同去的僧人阅读。
赏析:
这首诗是赵昌在游历各地后写的一组诗。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于生命、世事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首句“少年学得跳胡神”,用“跳胡神”来形容自己年轻时的豪放、不羁和自由。胡神,指的是古代西域的一种信仰中的神灵,象征着神秘、力量和自由。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年轻时的精神状态和追求,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次句“十地三贤眼上尘”,借用佛教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十地,是佛教中修行者达到的十个境界。三贤,是对佛陀三位弟子的评价。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年老时的心境,表示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锐气和活力,只剩下眼中的尘埃。
第三句“老去无端呈败丑”,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悲哀。无端,就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失意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末句“倒持霜刃与他人”,用“倒持霜刃”形容自己的处境艰难,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霜刃,是锋利的刀刃,这里用来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悲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生命、世事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