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千顷蹙云烟,楼阁虽高不似前。
画板朱檐遮取尽,争教容纳好山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名篇。
逐句释义:
- “江流千顷蹙云烟”: 形容长江水势浩大,波涛汹涌,仿佛将整个江面都笼罩在云雾之中。
- “楼阁虽高不似前”: 指虽然楼阁建得非常高,但它的高度并没有超过前人的水平。
- “画板朱檐遮取尽,争教容纳好山川”: 形容楼阁的屋顶和墙壁上绘有各种山水画,色彩鲜艳夺目,好像要把整个山川都遮盖住,让人无法看到真正的自然美景。这里用“争教”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过分雕琢的美的不满,认为应该让自然之美得以展现。
译文:
黄庭坚与王章甫、陈公弼登上了黄鹤楼。江水波涛汹涌,仿佛要吞噬一切,但楼阁却高耸入云,似乎也比不上古人建造的楼阁。楼阁上的画板和朱红色的屋檐装饰得非常华丽,好像要把整个山川都遮挡住,让人忘记了真正的自然之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赞美古代黄鹤楼的宏伟壮丽,暗讽了当时文人墨客追求浮华而忽视自然美的现象。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古人精神风貌的崇敬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即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