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千顷蹙云烟,楼阁虽高不似前。
画板朱檐遮取尽,争教容纳好山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名篇。

逐句释义:

  1. “江流千顷蹙云烟”: 形容长江水势浩大,波涛汹涌,仿佛将整个江面都笼罩在云雾之中。
  2. “楼阁虽高不似前”: 指虽然楼阁建得非常高,但它的高度并没有超过前人的水平。
  3. “画板朱檐遮取尽,争教容纳好山川”: 形容楼阁的屋顶和墙壁上绘有各种山水画,色彩鲜艳夺目,好像要把整个山川都遮盖住,让人无法看到真正的自然美景。这里用“争教”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过分雕琢的美的不满,认为应该让自然之美得以展现。

译文:
黄庭坚与王章甫、陈公弼登上了黄鹤楼。江水波涛汹涌,仿佛要吞噬一切,但楼阁却高耸入云,似乎也比不上古人建造的楼阁。楼阁上的画板和朱红色的屋檐装饰得非常华丽,好像要把整个山川都遮挡住,让人忘记了真正的自然之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赞美古代黄鹤楼的宏伟壮丽,暗讽了当时文人墨客追求浮华而忽视自然美的现象。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古人精神风貌的崇敬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即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