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渐思云水乡,苔斑蚀尽绿沈枪。
青袍白马翻然去,念取昌州旧海棠。
【注释】1、罗山人:指送别的友人。2、“苔斑蚀尽绿沈枪”:意思是说青苔已经把绿色的沈香木箭杆全部侵蚀掉了,只剩下了箭杆。3、昌州:即昌州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4、“念取昌州旧海棠”:意思是说想念着昌州城里的古时之海棠。
【赏析】此诗是诗人为送别友人而写的一首送别诗。首句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二句写友人离去时的情景。三、四两句写友人离开后,作者所思念的内容。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老去渐思云水乡,苔斑蚀尽绿沈枪。
青袍白马翻然去,念取昌州旧海棠。
【注释】1、罗山人:指送别的友人。2、“苔斑蚀尽绿沈枪”:意思是说青苔已经把绿色的沈香木箭杆全部侵蚀掉了,只剩下了箭杆。3、昌州:即昌州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4、“念取昌州旧海棠”:意思是说想念着昌州城里的古时之海棠。
【赏析】此诗是诗人为送别友人而写的一首送别诗。首句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二句写友人离去时的情景。三、四两句写友人离开后,作者所思念的内容。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解析】 本题属于“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类试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作的背景及作者情感,然后把握诗句中的形象与典故,并结合选项进行比对分析。 病起——病愈初起。 心情太——心情烦躁。 愁听传事板——愁苦于传报军情的梆子声。 问安书——问候平安的信。 终惭鹄——终究愧对白天鹅。鹄,喻指高洁的人,此处比喻诗人自己。 合类樗——不如樗(木名,即臭椿)树一类的树,比喻无用。
【注释】 惜日:惜,珍重;日,太阳。指珍惜光阴。 芳树低檐浅:芳草茂盛的树梢伸入屋檐,显得低矮。芳树,指花木。 游丝绕户牵:飘荡的蛛丝缠绕在门户间。游丝,蛛丝。 闲情观秘戏:闲暇时观看宫廷里秘密的戏剧。闲情,指清静的心情和闲暇的时间。 消日坐枯禅:消磨时光坐着打坐念佛,像枯木一样。禅,佛教用语。 范蠡藏身险:范蠡隐居到深山之中。范蠡,春秋末年楚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家
诗作 戏柬江进之 译文 作官真是辛苦,全身都要归还。 在道旁嬉戏自乐,人中鬼怪相依。 缓慢地系紧牛皮腰带,宽松地披上燕子衣衫。 终将展翅上云霄,学着飞向远方。 注释 1. 作令真成累:作官真的太累。 2. 全身总是归:全身都要归还。 3. 道傍春自谑:在道旁嬉戏自乐。 4. 人里鬼相依:人中鬼怪相依。 5. 缓系牛皮带:缓慢地系紧牛皮腰带。 6. 宽披燕子衣:宽松地披上燕子衣衫。 7.
荒园独步 寒食春犹烂,东风草自芊。 花燃无焰火,柳吐不机绵。 宦博人间累,贫遭妻子怜。 一官如病旅,直得几缗钱。 注释: - 寒食:古代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 - 烂:烂漫,繁茂的样子。 - 芊: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焰火:这里指烟花,用来形容花朵虽然盛开但不灿烂。 - 机绵:这里指的是织布用的丝线,比喻柳枝柔软。 - 宦博:在官场中追求名利。 - 病旅:形容生活困苦
这首诗是诗人在斋居时创作的,描述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深入终防饵(第一句):深入水中寻找鱼饵,比喻深入研究学问、技艺。 高张远避罗(第二句):张开渔网,远离捕鸟的罗网。比喻广泛地学习知识,不被狭隘的知识所局限。 课儿书上字(第三句):给孩子们讲解书中的字词。这里可能是指教授孩子们读书识字。 听客唱吴歌(第四句):聆听客人吟唱吴地的歌曲
【注释】 嵇叔:指晋代高士嵇康,字叔夜。陶潜:指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 啚事简:谓世事烦琐、繁杂。 宦邸:官署。欢:欢娱之事。乡书:家信。 弥天:满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后六句写与家乡亲友的联系和交往。全诗以“闲”为主调,表达了作者厌弃官场,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是说嵇康、陶渊明二人对仕途的态度不同。嵇康崇尚高洁,不慕荣利,不愿做官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夜起 - 从晚上开始醒来。 2. 凉月穿纱见 - 明亮的月光穿透轻薄的纱帘照射进来。 3. 微风响树来 - 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4. 夜虫亲火语 - 夜里昆虫似乎在火光旁低语。 5. 窗鼠触明回 - 小窗边的老鼠被光线惊醒,四处逃窜。 6. 生卧凭书遣 - 在床上躺着,靠着书籍打发时间。 7. 行藏作谜猜 - 思考自己的未来,像解谜一样寻找答案。 8. 终宵眠不得
初杜门,一笑挥铜绶,高眠諀部民。 放风疏垢发,信懒着闲身。 吏省公移字,堂清案牍尘。 静居堪养性,州郡但劳人。 释义:刚回到家中,就放下了公务,轻松自在地休息,享受生活的美好。我悠然自得,心情舒畅,仿佛在云端飘浮,无拘无束。 放风疏垢发,信懒着闲身。 吏省公移字,堂清案牍尘。 释义:我悠闲地散步,让汗水和疲惫随风而去,放松身心。我也懒得理会那些繁琐的公事,只想享受片刻的宁静。 静居堪养性
岁月无停晷,迁流快织梭。 寐来趋夜壑,老去皱恒河。 悟法东西祖,藏身大小何。 一沤能几许,枉自著愁多。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岁月无情:岁月如箭,无法停留,就像不停转动的日晷和飞速前进的织梭,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 2. 人生苦短: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河流也变得曲折而深邃,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复杂。 3. 觉悟与归依:从佛法中领悟到东西方的根本道理
【注释】 任意吟:随意吟诗。 解带腰肢免,投闲意态疏:解开衣带,放松腰肢,心情舒畅。 纵心搜乐事,信口择群书:放纵自己的心灵去搜寻快乐的事情,随意地选择一些书籍来阅读。 万物齐非马,千仙饱壁鱼: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像马一样没有固定的形体,仙人也不过是墙上的画像。 有名终是累,无用可还虚:名声虽然重要,但是终究是一种负担;无用的东西反而可以让人清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联“解带腰肢免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橘老柑黄不奈何:描述了一种柑橘树已经老化,黄色的果实已经变得干枯无力的状态。这里的“不奈何”表达了对这种状态无可奈何的情感。 2. 飘然艇子出烟波:诗人乘坐小船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行驶,这里的“飘然”表现了船只行驶时的轻盈和飘逸,“出烟波”描绘了水面上的雾气与波浪交织的景象。 3. 而今海上单方几:诗人在这里提到现在海上只有少量的药物可供选择
《闻阁试题为兰亭修禊图效作二首》是明朝袁宏道的作品。下面将逐句翻译,并对诗中的关键词汇进行注释和赏析: 1. 诗句解析: - 石榻谁知定武讹,绽纹犹识旧宣和。 这句表达了对古人技艺的钦佩以及对历史遗迹的记忆。"石榻"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石制床榻,可能用于休息或冥想;"定武讹"可能是指某种古代的错误或者变体,而"绽纹犹识旧宣和"则意味着尽管经历了时间的变迁,但某些痕迹仍能让人回忆起昔日的美好。 2
闻阁试题为兰亭修禊图效作二首 分别层溪与远峦,天章寺里雨中看。 会稽内史风流甚,赖得中朝有谢安。 注释: 闻阁试题为兰亭修禊图效作二首 其一: 分别层溪与远峦,天章寺里雨中看。 译文: 在分别的山间和远处的山峦之间,雨中在天章寺里欣赏风景。 赏析: 袁宏道通过描绘兰亭的景色,表现了他的山水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层溪”和“远峦”形象地描绘了兰亭的美景
散木至自公安 散木:即松。散木,出自《庄子·逍遥游》,指无用之物。至:到。公安:今湖北公安县。 江上分携才一年,鬓如秋草面如烟。 江上:指长江之上,这里泛指家乡。分携:分别。才:仅仅。鬓如秋草、面如烟:形容人年老貌衰。 不知老态增多少,但觉头巾阔似前。 老态:老年的样子。头巾:古代男子戴的帽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离开公安赴任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故人的眷恋之情
【注释】 秋来芍药已无枝——芍药:指牡丹花。古时以牡丹为国色,芍药为名花。 老去湖蚕未有丝——湖蚕:一种水生蚕种,产于太湖。“湖”是借代太湖。 古井澄澜干欲尽——古井:指井水清冽的古井。 阿谁肠断比红儿——阿谁:你是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显宗禅师南归之作。诗人在诗中对牡丹和湖蚕作了生动的形象描绘,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无限思念之情。 首联两句写景,“秋来”二字总摄全篇。芍药是牡丹的别名
【注释】 无题送显宗禅师南归 迦陵:即苏州,在今江苏。 命:命运。 飞:飞翔。 又喜开笼放雪衣:又喜悦地打开笼子放出了被关养的雪衣(指白鹅)。 甜桃:甜美的桃子。 苦李:苦涩的李子。 远志:远大志向,比喻高远的抱负或目标。 当归:指白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离京南归,诗人赠言规劝友人。 首句“迦陵命命不同飞”,以佛家的生死观念来说明人与物的不同。佛家认为一切众生都有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