窆石立如人,鼻穿腰半折。
不看碑头字,那知是禹穴。
栏楯半摧残,古文尽磨灭。
山高仰瘦容,松老添孙鬣。
古屋闭狐妖,香台蹲豹迹。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历史遗迹的诗。诗人通过对禹穴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怀念之情。
首句“禹穴”,指的是大禹治水时所挖的洞。大禹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位伟大的君主,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使农田得到了灌溉。因此,禹穴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次句“窆石立如人”,描述了这块石头的形状像一个人站立在那里。这里的“眠石”是指大禹治水时所使用的石器,它们被埋在地下,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这一句通过比喻,将石头与人类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第三句“鼻穿腰半折”,形象地描绘了这块石头的形态。这里的“鼻”指的是石头上的裂缝,而“腰半折”则形容了这块石头的形状像人的腰部一样弯曲。这句诗通过对石头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这块石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接下来是“不看碑头字,那知是禹穴”。这句话意味着只有亲眼看到这块石头,才能知道它是大禹治水的遗迹。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强调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保护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几句是对禹穴周围环境的描写。“栏楯半摧残,古文尽磨灭”,描述了禹穴周围的栏杆和古文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
“山高仰瘦容,松老添孙鬣”,这两句诗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景象。山很高,仰视可以看到其瘦弱的轮廓;松树已经很老了,它的枝条上长出了新的枝叶。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禹穴所在的环境风貌。
最后两句是关于禹穴内部的描述。“古屋闭狐妖,香台蹲豹迹”。这里提到了禹穴内的一些古建筑,它们被封闭起来以避免破坏;同时,还有豹子在香台上休息的痕迹。这句诗通过描绘这些古建筑和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展现了禹穴内部的宁静和神秘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禹穴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呼吁大家要保护好历史遗迹,让后人能够继续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