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色浸精蓝,光明见题额。
踏月遍九衢,无此一方白。
山僧尽掩扉,避月如避客。
空阶写虬枝,格老健如石。
霜吹透体寒,酒不暖胸膈。
一身加数毡,天街断行迹。
虽有传柝人,见惯少怜惜。
惜哉清冷光,长夜照沙碛。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寒色浸精蓝:形容月光如蓝色的精光般渗透。
  • 光明见题额:月亮的光芒照亮了寺门上的题额。
  • 踏月遍九衢:在满月的照耀下,踏遍了城市的街道。
  • 山僧尽掩扉:所有的山中僧人都关闭了门户,躲避月光。
  • 避月如避客:像躲避客人一样的躲避月光。
  • 空阶写虬枝:在空荡的台阶上描绘着龙形的枝桠,显得苍劲有力。
  • 霜吹透体寒:冷风吹透了身体感到寒冷。
  • 酒不暖胸膈:酒也无法温暖胸中的寒冷。
  • 一身加数毡:身上加了多件毛毡。
  • 天街断行迹:街上的行走变得稀少。
  • 虽有传柝人:虽然有负责夜间巡逻的人。
  • 见惯少怜惜:对这些情况已经见惯不再觉得可怜。
  • 清冷光:月光的清凉和冷冽。
  • 长夜照沙碛:长夜的月光照耀在沙漠上。

译文
二月十一日,崇国寺里月光映照下,皎洁的月光穿透了精蓝的夜空。
月亮的光辉洒在寺门上,题额清晰可见。
我在这满月的映衬下,沿着城市的主要道路走了一圈,没有找到一处洁白的地方。
山中的僧人紧闭门窗,像躲避客人一样躲避月光的侵扰。
我在空旷的台阶上画下了龙形的枝桠,它们的姿态显得苍劲有力。
寒风吹得我浑身发冷,酒却无法温暖我的胸膛。
我身上堆满了毛毡,走在寂静的街道上,街上的行人稀少。
虽然有负责夜间巡逻的人,但对他们已见惯不怪,不再觉得可怜。
可惜的是,这清冷的月光,长久地照耀在沙漠之上。

赏析
此诗以“寒色浸精蓝”起笔,描绘了初冬夜晚的宁静与肃穆。随后,诗人通过“踏月遍九衢”展现了自己对这一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反映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接下来的几句中,“山僧”和“避月如避客”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出家人对于外界纷扰的回避和内心的孤独与清净。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绘自己在月光下的所见所感,从“空阶写虬枝”到“霜吹透体寒”,再到“酒不暖胸膈”,细腻地勾勒出了夜色中的寂寞与冷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这种清冷之美的感慨:“虽有传柝人”表明尽管有人巡视,但似乎也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同情;“怜惜”两字则表达了对这份冷寂之美的珍视与无奈。

整首诗构思精巧,情感真挚,通过对月光、夜色和僧人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内心澄明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世间冷暖的深深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