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菌羡蟪蛄,既为物所诮。
众庶慕长生,道宁不窃笑。
仙视人则长,道校仙则夭。
长短埋归尽,计量抑何小。
千秋万岁后,人事殊可晓。
无非霜露代,及以日月杲。
天如覆口铛,民若浮根草。
礼法厮牵缠,干戈叠搅扰。
百年犹恨多,矧歌不衰老。
所以过量人,希心无上道。
不贪绝粒方,唯贵虚无宝。
外身而身存,此是长寿考。
诗句解读及译文
第一句:大游仙诗
- 注释:这是一首表达对长生不老之向往与讽刺的作品,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对超脱尘世追求的渴望。
- 译文:这首诗以“大游仙诗”为题,可能是作者自谦之作,表达了自己对于修仙长生之道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第二句:朝菌羡蟪蛄,既为物所诮
- 注释:朝菌和蟪蛄都是短命的生物,朝菌羡慕蟪蛄能够活很长时间,但最终也因为被世人嘲笑而死去。
- 译文:诗人通过对比朝菌和蟪蛄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虽然朝菌和蟪蛄都是短暂的生命,但它们都曾经活得充实和快乐。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有限生命的无奈和对长生不老的强烈渴望。
第三句:众庶慕长生,道宁不窃笑
- 注释:百姓们都渴望长寿,而道士却对此嗤之以鼻。这里的“道”指的是修行者,他们对于普通人的长寿感到不屑一顾。
- 译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同时也批判了道士对于这种追求的态度。他认为道士不应该嘲笑百姓的渴望,而是应该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
第四句:仙视人则长,道校仙则夭
- 注释:仙人看人则觉得人很长,但修行者看仙人则认为仙人很短暂。这里的“寿”指的是寿命,表示仙人寿命长,但修行者寿命短。
- 译文:诗人通过对比仙人和修行者的生命长度,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他认为仙人虽然寿命长,但修行者寿命短,因此他对于这种追求感到失望。
第五句:长短埋归尽,计量抑何小
- 注释:长短被埋葬在土里,时间被计量,但这两者相比微不足道。这里用“埋”和“计量”来形象地描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译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他认为无论是长短还是计量,都无法改变生命的有限性,因此他对于这种追求感到失望。
第六句:千秋万岁后,人事殊可晓
- 注释:即使过了千年万代,人们对于人事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里的“千秋万岁”指的是极长的岁月。
- 译文:诗人认为即使是过了很多年很多代,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也会有所变化。这表明他认为追求长生不老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他意识到时间是无情的,会改变很多事情。
第七句:无非霜露代,及以日月杲
- 注释:无非就是像霜或露一样的存在,以及日月那样明亮的东西。这里用“霜露”和“日月”来比喻事物的短暂和永恒。
- 译文:诗人通过对比霜露和日月的特点,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和永恒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无论是霜露还是日月,都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没有真正的永恒。
第八句:天如覆口铛,民若浮根草
- 注释:天空就像倒扣的锅盖,人民就像漂浮的草根。这里用“覆”和“浮”来描述天空和人民的状态。
- 译文: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天空和人民的渺小和无力。他认为天空虽然广阔,但像锅盖一样被覆盖;人民虽然众多,但如同草根一样漂浮不定。
第九句:礼法厮牵缠,干戈叠搅扰
- 注释:礼仪法规相互缠绕,兵器和战乱不断干扰。这里用“厮牵缠”和“迭搅扰”来形容社会的复杂和混乱。
- 译文:诗人认为社会充满了复杂的礼仪法规和战争纷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艰难和不安。
第十句:百年犹恨多,矧歌不衰老
- 注释:即便是百年的时间也感觉不够充裕,更何况唱歌不会使人衰老。这里用“恨”和“不”来强调时间的宝贵和生活的艰辛。
- 译文:诗人感叹即使有百年的时间也感觉不够充裕,更何况唱歌不能让人保持青春不老。这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的矛盾心理。
第十一句:所以过量人,希心无上道
- 注释:因此过度追求物质的人,他们的心灵向往的是最高的道。这里的“过量人”指的是那些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的人。
- 译文:诗人认为过度追求物质的人,他们的精神追求的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即“无上道”。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第十二句:不贪绝粒方,唯贵虚无宝
- 注释:不贪求食物的供给,珍视的是虚无中的宝物。这里的“绝粒方”指的是食物供给,而“虚无宝”则是指精神上的财富。
- 译文:诗人认为不应该贪图物质上的享受,而应该珍视精神上的财富。这表明他认为精神上的满足远比物质上的满足更为重要。
第十三句:外身而身存,此是长寿考
- 注释:通过外在的形式来体现内在的精神,这就是长寿的表现。这里的“外身”指的是外在的形式和表象,而“内在精神”则是真正的生命和力量源泉。
- 译文:诗人认为通过外在的形式来体现内在的精神,这就是真正的长寿。这表明他认为真正的长寿不是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依赖于内在的精神和修养。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深入探讨了生命、道德、追求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诗人表达了对于长生不老的深切渴望,同时也批判了现实中的虚伪和贪婪。他通过对比仙人和修行者的生命长度,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他也指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社会的混乱给人们带来的困扰。最后,他呼吁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关注内心的力量和精神的富足。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