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蚕吐练光如水,叶娘夜织金阊里。
熟作绫绒生作纱,桃尽虫鱼与花蕊。
年年宫样换新机,一虫能作几𦨚丝。
父当解户兄塘长,官家头运五月时。
诗句解析:
- “湖蚕吐练光如水,叶娘夜织金阊里。”:描述了湖中的蚕吐出的丝线如同流动的水,而“叶娘”则是在夜晚纺织的妇女。
- “熟作绫绒生作纱,桃尽虫鱼与花蕊。”: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丝绸被加工成熟为绫罗和绒布,而其他材料则被用于生产更轻薄的纱线。同时,提到了春天结束,夏天来临,暗示了纺织品的季节变化和使用场景。
- “年年宫样换新机,一虫能作几𦨚丝。”:每年宫廷都会更换新的纺织机器,而这里的“一虫能作几𦨚丝”可能指的是某种小型昆虫可以制作出许多细丝。
- “父当解户兄塘长,官家头运五月时。”:这一句可能是关于家庭或家族中某人担任官职的描述,以及他们的职责和时间。
译文:
湖边的蚕吐出的丝线像水一样光滑明亮,夜晚叶娘们在金阊里纺织着。
熟制成绫罗,生制成纱线,春天过去,夏天到来,桃花凋谢,虫子和小鱼儿还有花蕊都被用来做丝线。
每年的皇宫都会更换新的纺织机器,一只小虫能做出许多的丝线。
父亲是开城门的人,哥哥是塘上的长工,官府的运输工作在五月进行。
赏析: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江南地区丝绸生产的繁忙景象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诗中通过“湖水”、“蚕丝”、“织物”等元素,营造出一个繁忙而美丽的纺织图景。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丝绸的重视和依赖。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诗人展示了江南地区特有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