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渺无际,宦海何茫然。
一仕更雨朝,三令垂十年。
半剌再入吴,况复逢时偏。
向岁尸兵防,此日司农田。
姓字挂府僚,踪迹縻郊廛。
鞅掌废晨餐,焦思耿宵眠。
世情逐湍改,事变与时迁。
伤今既非古,看后宁如前。
辉辉石湖月,漠漠洞庭烟。
愿言从此去,避位让才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和怨诗楚调》,全诗如下:
浮生渺无际,宦海何茫然。
一仕更雨朝,三令垂十年。
半剌再入吴,况复逢时偏。
向岁尸兵防,此日司农田。
姓字挂府僚,踪迹縻郊廛。
鞅掌废晨餐,焦思耿宵眠。
世情逐湍改,事变与时迁。
伤今既非古,看后宁如前。
辉辉石湖月,漠漠洞庭烟。
愿言从此去,避位让才贤。
注释:
- 浮生渺无际:生命的短暂如同水面上的烟雾一样无边无际。
- 宦海何茫然:官场如海洋一般广阔而迷茫。
- 一仕更雨朝:经历了一次仕途变动,从朝堂到雨夜。
- 三令垂十年:连续三年的官职被剥夺,时间长达十年。
- 半剌再入吴:半路被贬再次回到吴地(古代地名,可能指江南地区)。
- 况复逢时偏:又逢时运不济,命运不佳。
- 向岁尸兵防:往年在军事防御方面担任要职。
- 此日司农田:当前在农田管理中负责事务。
- 姓字挂府僚:姓名被挂在朝廷官员名单上。
- 踪迹縻郊廛:行动足迹被限制在城外小街小巷之间。
- 鞅掌废晨餐:因为忙碌而忘记了早餐。
- 焦思耿宵眠:焦虑和思念使得夜晚无法入睡。
- 世情逐湍改:世间的情感随着水流急速改变。
- 事变与时迁:时代的变迁伴随着世事的变化。
- 伤今既非古:现在的形势与古代已经大不相同。
- 看后宁如前:看到未来的情况也不见得能像从前一样。
- 辉辉石湖月: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石湖。
- 漠漠洞庭烟:淡淡的洞庭湖烟波浩渺。
- 愿言从此去:希望能够远离这些是非之地。
- 避位让才贤:退位让贤,把权力交给有才能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政治失意和对官场失望的怨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官场生涯的起伏变化,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浮生渺无际”、“宦海何茫然”等,形象地表现了官场生活的无常和变幻。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石湖月”、“洞庭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反映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体现了王昌龄深邃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