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晚山霁,巴江春水生。
雨馀烟浪阔,天远暮云平。
若济惭非楫,临风想濯缨。
未能投组去,泉石负幽盟。

【注释】

①舟中有作:即舟中题咏。②楚国晚山霁:雨后晴朗的楚地山。③巴江春水生:春天的巴江之水正涨。④济惭非楫:惭愧自己不是驾船的人,楫(jié):船桨。⑤濯缨(zhuó yīng):《庄子•逍遥游》:“宁受迫胁,无为誉言。”《史记•渔父列传》载:“渔父劝屈原:‘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此处指屈原不愿随俗浮沉,故自比孔子。⑥未能投组去:没有像孔子一样辞官而去。⑦泉石负幽盟:《论语•子张问入太庙》“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乎?’”朱熹注:“‘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时,夫子方以道自任,而犹有未安于心者焉,则亦未尝不以此疑之也。”此句意为:我与屈原不同,我虽欲归隐而未得。⑧负幽盟:辜负隐居的愿望。

【赏析】

《舟中有作》,一诗题下注“楚江上作”,当属南游途中之作。诗人行舟楚江之上,触景生情,感慨系之,遂成此五律一首。诗的起笔写舟中所见之景,“楚国晚山霁,巴江春水生”。首联描写了一幅清丽宁静、生机勃勃的画面。“楚江”点明舟行之地。楚国山水之美,自然风光之秀,在诗人眼里应是极尽人间美景的,而此刻正值雨后初晴,楚山之景更显得清新宜人。“霁”,雨后天晴之意。“生”,生长、兴旺之意。“巴江”即四川的长江,因流经巴郡而得名。“春水”,是指春天江水涨满。“生”字,既指江水涨满,又指江水充盈。“烟浪阔”,是说烟波浩渺;“暮云平”,则是指暮霭苍茫,天气阴沉。这两句诗,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舟中的景色:晴空万里,江面宽阔,江水涨满;远处的山雾缭绕,近处的云层低垂,天气阴沉。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开阔、辽远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颔联“若济惭非楫,临风想濯缨”,诗人由眼前的景色想到了屈原的身世和精神风貌,抒发了自己对于屈原高洁品质的崇敬之情。“若济惭非楫”,意思是说自己如果能够渡过这次江流,就感到惭愧因为自己不是驾船的人。“楫”,是船桨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临风想濯缨”,意思是说在微风的吹拂下,我想起了孔子曾说过的话:“君子在位时,要努力做到不愧于他所处的地位;一旦离职,就要尽力使自己的品行如同当初在位时一样。”“濯缨”,本指洗去冠上的帽缨,比喻保持高尚的节操。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想要效仿孔子那样保持高洁的品格,不随波逐流。然而,现实中的诗人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归隐山林的道路,只能继续在仕途中奋斗。

颈联“未能投组去,泉石负幽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无奈。“投组”,原指退隐山林,后来多指弃官归田。“泉石”,指隐居之所,这里代指隐居的生活。“幽盟”,指内心深处的约定或誓言。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不能像孔子那样辞官归隐,因为我心中还存着对官场的向往和留恋。这里的“泉石”和“幽盟”都是诗人内心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现实却让他难以达成这个理想。

尾联“未能投组去,泉石负幽盟”两句,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这里的“投组”和“泉石”都是诗人内心的向往所在,但是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个理想。这里的“泉石”和“幽盟”都是诗人内心的向往所在,但是他却无法实现这个理想。

这首诗通过对楚江景色的描绘和对屈原精神风貌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不满和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鉴赏

此诗写舟行途中之所见所感,借景抒怀,寄情江流。首联写景,颔联发端,写舟中所见之景。“霁”“生”“阔”“平”,四字各具意味:“霁”,指雨过天晴;“生”指生长、旺盛,形容江水之盛;“阔”指江面宽广;“平”,指云层低垂,天色昏暗,状其静谧。三、四句写舟中之感受。“惭”是惭愧之意,“濯缨”指洗去冠上的帽缨,喻指保持高尚的节操。诗人由眼前的景色想到了屈原的身世和精神风貌,抒发了自己对于屈原高洁品质的崇敬之情。“若济惭非楫”,“楫”是船桨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临风想濯缨”,“濯缨”本指洗去冠上的帽缨,比喻保持高尚的节操;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想要效仿孔子那样保持高洁的品格,不随波逐流。然而,现实中的诗人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归隐山林的道路,只能继续在仕途中奋斗。

颈联是全诗的重点。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了屈原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无奈。“未能投组去”,意思是说我没有像孔子那样辞官归隐;“泉石负幽盟”,意思是说我心中还存着对官场的向往和留恋。这里的“泉石”和“幽盟”都是诗人内心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现实却让他无法达成这个理想。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整首诗的升华。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这里的“投组”和“泉石”都是诗人内心的向往所在,但是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个理想。这里的“泉石”和“幽盟”都是诗人内心的向往所在,但是他却无法实现这个理想。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