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已多恨,况乃宗将颓。
大夫成自放,渔父谩相猜。
白雨沉沙没,清风激浪回。
独怜馀诛草,空作楚骚裁。
【注释】
去国已多恨:离开国家,心中已经充满怨恨。宗将颓:《左传·哀公十五年》:“郑人有卖郑子者,与晋人战,郑人败北,其御曰:‘敝卒之将也,所不任者,大夫也。’郑人以子为贤,使掌大夫之政。”宗将颓,指郑人把子产当作贤大夫。自放:放任自流。渔父:屈原《渔父》:“渔父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谩相猜:相互猜疑、猜忌。白雨沉沙没: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乃发生”。清风激浪回:李白《行路难》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空作楚骚裁:屈原《卜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余诛草:屈原《离骚》:“余不忍为此态也。”楚骚:屈原的诗歌。
【赏析】
此首是诗人谒屈贾二先生祠所作,表达了诗人在宦途失意时的愤懑之情和对屈原的敬仰。
首联两句,点明题旨。“午日谒屈贾二先生祠”是时间,“岁嘉靖甲寅也”是地点,地点又表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去国已多恨,况乃宗将颓”是说,离开国家已有恨,何况国君将要崩溃呢?这是说,自己虽然离开国家,但是国君还要继续腐败下去。“大夫成自放,渔父谩相猜”是说,大夫(指屈原)自甘放逐,而那渔父却互相猜疑、猜忌。这两句是说,屈原虽被放逐,但他仍然坚持正直,而那些相互猜疑的人则更加腐败。
颔联两句,写景抒情。“白雨沉沙没”,是写天气,“清风激浪回”是写风。这两句话是说,天降大雨,白茫茫地淹没了沙滩;一阵狂风,掀起了滚滚大浪,使江水激荡不已。这两句是诗人用拟人手法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他心情抑郁、愤慨不平的心情。同时,这两句也是诗人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一种控诉。
颈联两句,进一步抒发感慨。“独怜馀诛草,空作楚骚裁”,是写自己孤独的处境以及自己的抱负和感情。“独怜”是说独自同情。“馀诛草”是指屈原在楚国灭亡后所作的《离骚》。“空作楚骚裁”,是说自己虽然想效法屈原的《离骚》,但却没有机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政治生涯的不满和失望感,以及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限感慨。
尾联两句,再次抒发感慨。“余不忍为此态也”,意思是说,我不能像屈原那样自甘放逐,我不愿成为那样的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屈原的名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齐归附于楚。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奏王怒其怀王私与张仪而不与忠臣如屈原之计,谗之曰:‘怀王误尽信张仪,不如听苏秦。’张仪惭,出之。”屈原在《渔父》诗中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意思是说:当权者污浊而我不随波逐流,众人都喝醉了酒我却清醒,因此被排挤在外。这里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和比喻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首联两句写景抒情,颔联两句写景抒情,颈联两句写景抒情,尾联两句写景抒情。全诗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