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以无用,斤斧弗从。雁以不鸣,身游釜中。不材与材,各有遭逢。
先生何处,绝累行空。为木则椿,为雁则鸿。二者之间,一蛇一龙。
人物之祖,黄帝神农。云孙日邈,安知道宗。鲁侯忧鲁,皮以灾躬。
涉江浮海,大莫可通。虚舟相触,惼心亦融。人能虚己,其孰能壅。
毫毛不挫,已成卫钟。意怠之鸟,毕世从容。枳棘之猿,竟日匆匆。
陈蔡休食,击槁歌风。木声人声,当人心胸。无受人益,以安天穷。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螳蝉与鹊,忘身若瞢。栗林逆旅,谁私谁公。
贤不自贤,何往不崇。林回弃璧,虞人谇弓。不忮不求,胡不大同。

【注释】

  1. 骈拇:同义复词连用。指无用的装饰,比喻无用的东西。
  2. 木以无用,斤斧弗从:木头本来没用处,但砍柴的人不砍它。
  3. 雁以不鸣,身游釜中:大雁因为不能叫,所以被关在锅里。
  4. 不材与材,各有遭逢:没有用的和有用的,各得其所。
  5. 先生何处,绝累行空:先生在哪里?彻底摆脱了世俗的牵绊。
  6. 为木则椿,为雁则鸿:做木材就像大树椿木,做鸟就像天鹅鸿鹄。
  7. 二者之间,一蛇一龙:两者之中,一个是蛇,一个是龙。
  8. 人物之祖,黄帝神农:人的祖先,黄帝和神农。
  9. 云孙日邈,安知道宗:云游的孙子,日子遥远,哪里知道人的根本。
  10. 鲁侯忧鲁:鲁国的国君担忧他的国家。
  11. 涉江浮海,大莫可通:渡过长江,漂洋过海,没有什么可以通行的。
  12. 虚舟相触,惼心亦融:虚空的船相互碰撞,忧郁的心情也融化了。
  13. 人能虚己,其孰能壅:人能把自己看得轻一点,谁还能把别人看成重物。
  14. 毫毛不挫,已成卫钟:一根头发不折断,就成为卫国的钟乐。
  15. 意怠之鸟,毕世从容:意志懈怠的鸟儿,一生都从容自在。
  16. 枳棘之猿,竟日匆匆:枳树荆棘中的猿猴,整天忙个不停。
  17. 陈蔡休食,击槁歌风:陈国和蔡国不用吃饭,敲着干树枝子唱歌。
  18. 木声人声,当人心胸:树木的声响和人的声响,都是人心的声音。
  19. 无受人益,以安天穷:不要接受别人的恩惠,才能保持自己清高。
  20.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圣人安详从容地生活,顺应自然地结束自己的一生。
  21. 螳蝉与鹊,忘身若瞢:螳螂、蝉、喜鹊等小虫,忘记了自身就像睡着了一样。
  22. 栗林逆旅,谁私谁公:栗子树林里住宿的是客人还是主人,谁有私利?
  23. 贤不自贤,何往不崇:贤人不自以为贤,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
  24. 林回弃璧,虞人谇弓:林回放弃了玉璧,虞人讽刺了弓箭手。
  25. 不忮不求,胡不大同:如果不妒忌不贪求,怎么会和别人不同呢?
    【译文】
    《南华真经》外篇中有《骈拇》一章,共十五段文字。这里将每一节的原文、翻译和注释分别列出。
    第一段(木以无用,斤斧弗从):
    木头本来是没有用处,可是砍柴的人并不砍它。
    第二段(雁以不鸣,身游釜中):
    大雁因为不能叫,所以被关在锅里。
    第三段(不材与材,各有遭逢):
    没有用的和有用的,各得其所。
    第四段(先生何处,绝累行空):
    先生在哪里?彻底摆脱了世俗的牵绊。
    第五段(为木则椿,为雁则鸿):
    做木材就像大树椿木,做鸟就像天鹅鸿鹄。
    第六段(二者之间,一蛇一龙):
    两者之中,一个是蛇,一个是龙。
    第七段(人物之祖,黄帝神农):
    人的祖先,黄帝和神农。
    第八段(云孙日邈,安知道宗):
    云游的孙子,日子遥远,哪里知道人的根本。
    第九段(鲁侯忧鲁):
    鲁国的国君担忧他的国家。
    第十段(涉江浮海,大莫可通):
    渡过长江,漂洋过海,没有什么可以通行的。
    第十一段(虚舟相触,惼心亦融):
    虚空的船相互碰撞,忧郁的心情也融化了。
    第十二段(人能虚己,其孰能壅):
    人能把自己看得轻一点,谁还能把别人看成重物。
    第十三段(毫毛不挫,已成卫钟):
    一根头发不折断,就成为卫国的钟乐。
    第十四段(意怠之鸟,毕世从容):
    意志懈怠的鸟儿,一生都从容自在。
    第十五段(枳棘之猿,竟日匆匆):
    枳树荆棘中的猿猴,整天忙个不停。
    第十六段(陈蔡休食,击槁歌风):
    陈国和蔡国不用吃饭,敲着干树枝子唱歌。
    第十七段(木声人声,当人心胸):
    树木的声响和人的声响,都是人心的声音。
    第十八段(无受人益,以安天穷):
    不要接受别人的恩惠,才能保持自己清高。
    第十九段(圣人晏然,体逝而终):
    圣人安详从容地生活,顺应自然地结束自己的一生。
    第二十段(螳蝉与鹊,忘身若瞢):
    螳螂、蝉、喜鹊等小虫,忘记了自身就像睡着了一样。
    第二十一段(栗林逆旅,谁私谁公):
    栗子树林里住宿的是客人还是主人,谁有私利?
    第二十二段(贤不自贤,何往不崇):
    贤人不自以为贤,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
    第二十三段(林回弃璧,虞人谇弓):
    林回放弃了玉璧,虞人讽刺了弓箭手。
    第二十四段(不忮不求,胡不大同):
    如果不妒忌不贪求,怎么会和别人不同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