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老人松树图,开卷凌乱千人呼。
毕宏已死更谁手,南京老盛天下无。
此松画本得何处,元是公家挂瓢树。
虬髯偃蹇老铁蟠,雷雨苍龙木腾去。
呜呼此树百炼钢,数千万变冰与霜。
忠臣义士我所拜,山中万古文天祥。

【注释】

苍松:苍翠的松树。许志完:人名。

箕(jī)山老人:箕山隐士。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

开卷凌乱千人呼:指画松的人众多,纷纷围观。

毕宏:唐代画家。已:已经。更谁手:还有谁能比得上。

南京:地名,今属江苏。盛:兴盛,兴旺。

元:原。

虬髯:龙须般的胡须。偃蹇(yǎn jiǎn):弯曲不伸。

老铁蟠:像老铁一样粗壮。蟠,盘屈。

雷雨苍龙木腾去:形容松树枝叶茂盛,好像有雷雨时霹雳般地腾空而起。

百炼钢:比喻坚贞刚正的意志。

万文天祥:文天祥字云孙,号宋瑞、云台,又号南塘,晚年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

【译文】

箕山隐士画的松树图,展开卷轴时,观者如云,纷纷围观。

毕宏已死,还有谁能画得更好?南京的老画家天下无人能及。

这幅《苍松为许志完作》的真迹究竟在哪里?其实它就是公家的那棵挂瓢树。

这棵老铁似的虬髯树,枝干盘旋粗壮。在雷雨中它好像要腾空飞起一般。

这棵树真是百炼钢铸成的,经受了无数次磨难,仍能傲然屹立。

忠臣义士是我深深敬仰的对象,而山林中的这些古松更是我的榜样。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咏古松之作。诗人通过对苍劲挺拔的古松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古代忠良之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全诗语言朴实,意境高远,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描绘一幅古松图:箕山上的隐士用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幅苍劲挺拔的松树图,每一笔都如同千军万马的呐喊声,令人心潮澎湃。接着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自己对这些古松的赞美之情:“毕宏已死更谁手,南京老盛天下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毕宏等人画技的赞叹,同时也暗指了他们所代表的那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颔联则进一步强调了古松的坚韧和高洁。“此松画本得何处,元是公家挂瓢树。”这句诗意味着,那些流传千古的画松作品,实际上都是出自于公家的挂瓢树。这里的“挂瓢树”指的是一种生长在箕山地区的珍稀树种,它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这种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颈联和尾联则分别从艺术和人格两个方面来赞美古松。“虬髯偃蹇老铁蟠,雷雨苍龙木腾去。”这句诗描绘了古松的形态,它的枝条如同虬髯般弯曲盘绕,树干粗壮如老铁般坚实有力。而在雷雨交加的时候,它仿佛要腾空飞起一般,展现出了无比的生机和活力。

尾联则是对古松品格的高度概括:“呜呼此树百炼钢,数千万变冰与霜。”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古松坚韧不屈品格的赞美,也暗示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这句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即无论是人还是物,都不可能永远不变,而是要经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和完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