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砧杵乱城头,新月微明江水流。
床外蛩鸣偏出夜,风前白苎不宜秋。
愁连天汉无鸿雁,梦到关山见戍楼。
芳草不青莲子落,征夫何事好长游。
【解析】
本首诗是杜甫的《古意》组诗之一。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描写砧杵声、新月、江水、风前白苎、戍楼等物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愤慨。最后两句写芳草不青,莲子落尽,征人何事好长游,抒发了自己因战乱而不得归的愁苦之情。
千家砧杵乱城头:千家万户的捣衣杵声,杂乱地敲打着城头上。砧杵:古代捣衣的工具。
新月微明江水流:新月初升,微明的月光映照着江中流淌的水波。微明:微弱地照亮了。江流:指长江流水。
床外蛩鸣偏出夜,风前白苎不宜秋:床上蟋蟀鸣叫,声音特别响亮,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风前的白色苎麻不适合秋天使用。蛩:蟋蟀。白苎:白色的苎麻,泛指布帛。
愁连天汉无鸿雁,梦到关山见戍楼:愁绪像天空一样辽阔,没有鸿雁飞来;梦中看见关山之上有戍守的堡垒。天汉:天河,这里比喻浩渺的天空。
芳草不青莲子落,征夫何事好长游:芳草不青,莲子已经落地,征人为什么非要长久地远行呢?征夫:被征发的士兵。
【答案】
①这首诗是杜甫的《古意》组诗之一。②“千家砧杵”写出了捣衣之声的连绵不绝,反映了当时战争的频繁;
③“新月微明江水流”写出了月色朦胧,映照出江流的流动,暗示国运的不稳;④“风前白苎不宜秋”写出了风前的白色苎麻不适合秋天使用,暗示战火纷飞使百姓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节奏。⑤“愁连天汉无鸿雁”写出了战乱中人们内心的忧愁,如同天空一般辽远无边;“梦到关山见戍楼”写出了战乱中人们的生活困苦,无法安寝。⑥“芳草不青莲子落”写出了战争使人们失去了正常的生活环境,生活变得艰难;“征夫何事好长游”写出了战乱使得人们无法享受宁静的生活。⑦整首诗以“古意”为题,借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内心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