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龙渡江去,江上波涛湿烟树。三湘七泽枉帆过,水绿蘋香是何处。
清波渺渺愁予心,寒猿故故啼枫林。谁将横笛叫清夜,一曲《武溪》深复深。
怜君远戍乌蛮客,把酒灯前话离别。相逢何必旧相知,惆怅回船江月白。

夜泊湘陵县逢袁公礼戍贵州

青山如龙渡江去,江上波涛湿烟树。三湘七泽枉帆过,水绿蘋香是何处。

注释:青山像一条巨龙一样渡过长江,江上的波浪和烟雾笼罩着树梢。在三湘七泽一带,我乘坐的船帆已经飘过,可是水色绿得像苹草一样,那是什么地方?

清波渺渺愁予心,寒猿故故啼枫林。谁将横笛叫清夜,一曲《武溪》深复深。

注释:清澈的江水渺无边际让我心中充满忧愁,寒山猿猴时时在枫树林中鸣叫。是谁吹奏横笛声声叫醒这清朗的夜晚呢,一曲《武溪》深沉又深沉。

怜君远戍乌蛮客,把酒灯前话离别。相逢何必旧相知,惆怅回船江月白。

注释:可怜你被派往远方戍守乌蛮客人,举杯饮酒的时候我们谈论离别之情。既然相识何必一定要是旧友呢?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回船之时只见江面月色皎洁。

赏析:这首诗写于元贞初年(公元795年),当时诗人正在黔州。他的朋友袁翁子被派往贵州戍边。作者作此诗以赠行。

首联点出时地,“龙”字用得极好,形象地写出了青山似游龙飞渡的壮美画面。次句“波涛湿烟树”,既写出江上波涛的汹涌,也写出烟树迷蒙的景色。第三句“枉帆过”,“水绿蘋香”四字,不仅写出了江边的景物,而且使人想象到舟中的情景。最后一句由江边过渡到江中,“何处”,既写出了水面开阔、视野辽远的感觉,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惆怅之情。

颔联进一步描写送别场景,诗人通过“三湘七泽”、“水绿蘋香”等词句,生动地刻画出一幅水乡风光图。颈联“横笛”二字,既是对前文“水绿蘋香”的呼应,也是诗人内心愁绪的表现。尾联写朋友临行前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自己惆怅难舍的心情。全篇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