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狂歌菊涧滨,花神应识玉台巾。
西风为扫繁华去,不遣红芳近老人。
这首诗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作品,全诗如下:
日日狂歌菊涧滨,
花神应识玉台巾。
西风为扫繁华去,
不遣红芳近老人。
注释与赏析:
日日狂歌菊涧滨 -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每天在菊花盛开的地方尽情歌唱的情景。菊涧是指一个靠近菊花的溪流,而“涧滨”则指这个地点。这里的“狂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花神应识玉台巾 - “花神”通常指的是自然界中的花朵之神,这里可能是指菊花的神或象征。“玉台巾”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性的物品,如古代女子头上的发饰,或者是与女性相关的物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花神是能够理解并欣赏这种美丽景象的人。
西风为扫繁华去 - 这两句诗通过“西风”和“扫”这两个词,形象地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西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常常被用来代表变化和结束。“繁华”则暗示着过去热闹的场景或事物。这句诗意味着西风吹过,带走了夏日的繁华与喧嚣,带来了新的季节和新的变化。
不遣红芳近老人 - 最后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年迈之人的关怀和保护的愿望。这里的“红芳”可能是指鲜艳的花朵,象征着青春和活力。而“老人”则指的是年纪较大的人,他们可能会因为衰老而失去了活力,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保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不要让这些美丽的花朵接近那些年老的人,可能是因为担心它们会对他们造成伤害或者打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述和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年长者的关心。诗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如“狂歌”、“花神”、“玉台巾”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不同阶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