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轩辕氏,学道在兹山。
合沓群峰秀,飞鸾云际还。
丹泉温可掬,翠壁湿难扳。
羡尔逃名者,冥栖杳霭间。
【注释】
赋得黄山寄郑隐君恒:即《咏黄山》,写于唐代。轩辕氏,相传黄帝曾学在兹山(指黄山)。合沓,重叠;飞鸾,形容云彩像飞翔的鸾鸟。丹泉,红色的泉水;翠壁,绿色的山峰。冥栖杳霭间,隐居山林。
【赏析】
《咏黄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前半部分以“昔”字总领全篇,从神话传说说起,写黄帝曾在黄山学道炼丹,后因迷恋山水美景而隐遁。后半部分写黄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并抒发了诗人对避世高隐生活的向往。
首联“昔闻轩辕氏,学道在兹山”,以神话传说为引子,开宗明义地提出主题。据《列子·黄帝篇》载:“黄帝游于华山之上,北见玄帝焉。登坛席而讲之,有神人面若童子,亦大说话,黄帝与之接谈。”这里用“轩辕氏”代指黄帝,意谓黄帝曾在此学道炼丹。“学道”句暗含着作者对道教的向往。
颔联“合沓群峰秀,飞鸾云际还”。“合沓”是叠嶂连绵的意思。“飞鸾”句,以神话传说中的鸾鸟来比云彩,形容黄山云海变幻无常,时起时伏,犹如飞鸾回翔于云际一般。此联描写黄山的奇观异景,突出了它的秀丽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颈联“丹泉温可掬,翠壁湿难扳”,“丹泉”句,点明“丹”字的由来:传说黄山中有温泉,水质甘美如丹。“翠壁”句,写山色青葱,使人感到清凉润泽。这两句描绘了黄山胜景的动人画面,表现了作者对黄山的赞美。
尾联“羡尔逃名者,冥栖杳霭间”。尾联中,“冥栖”二字,写出了作者羡慕隐士的生活。“杳霭间”三字,描绘出黄山云雾弥漫、幽深莫测的特点,也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刻画了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烟岚等壮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