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三年为异客,今年霜雪未全饶。
风尘暗满淮南路,雾雨寒生江上潮。
乡梦有时逢骨肉,此身何处托渔樵。
共来吴楚交兵地,烽火依稀似六朝。

【注释】

①异客:指在外地作客。

②淮南路:指淮河以南地区。

③乡梦:指家乡的梦境。骨肉:这里指亲人。交兵地:指战争频繁的地方。

④吴楚:指古时的吴国和楚国。吴、楚两地都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用“吴楚”泛指战争频繁的地区。

⑤烽火:战火。

【译文】

腊日三年作为客人在外他乡,今年还未见到霜雪。风尘满路,雾雨蒙蒙,寒潮上涌,江水激荡。家乡的梦境偶尔能梦见亲人,自己身在何处?无处寄托我漂泊的心啊!我们来到过吴越一带,那里是兵荒马乱的战场,烽火四起,仿佛看到了六朝的遗迹。

【赏析】

《腊日》是一首七绝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江南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乱世中的无奈。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联“腊日三年为异客,今年霜雪未全饶。”诗人以“腊日”为线索,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异客”,指远离家乡在外作客的人;“为异客”,就是诗人身处异地,无法回家过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风尘暗满淮南路,雾雨寒生江上潮。”诗人通过对淮南路的描述,展现了江南地区的景色和气候特点。这里的“风尘暗满”和“雾雨寒生”都暗示了江南地区的潮湿天气和阴郁景象。而“江上潮”则进一步强调了江南地区的特点。

颈联“乡梦有时逢骨肉,此身何处托渔樵。”诗人通过描述家乡梦境和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这两句诗中,“乡梦”和“此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在异乡的无助和迷茫。

尾联“共来吴楚交兵地,烽火依稀似六朝。”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战争频发的吴越地区,并借用历史上的战争遗迹来比喻现实的情况。这里的“吴楚交兵地”指的是历史上吴国和楚国交战的地方,同时也是兵荒马乱、战火不断的地区。而“烽火”一词则象征着战乱和动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关注和担忧。

整首诗以“腊日”为线索,通过对江南地区景色和气候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争的关注。同时,诗人的语言平实而富有哲理,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又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