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节将过雪不飞,四郊人暂曝晴晖。
应龙久蛰雷收响,信尔丛坛合祷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词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首联“腊节将过雪不飞,四郊人暂曝晴晖”,诗人以凝练的笔触描绘了腊月将尽时,雪花未降而大地已放晴的景象。腊节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此时正是隆冬腊月,大雪纷飞是常态,但诗人笔下的腊月却“腊节将过雪不飞”一句中,不仅写出了腊月将近,而且突出了腊八过后,天气转暖,冰雪消融的情景。

颔联“应龙久蛰雷收响,信尔丛坛合祷归”两句,则从自然现象中提炼出富有哲理性的议论。在古人的观念上,天上有五色云为应龙,下界有祭坛就是祭祀应龙之所。这里诗人用拟人的方法写雷电之声响起,表示应龙被惊醒,也预示着天意要下雨。接着诗人又进一步说:如果人们诚心诚意地祈祷的话,相信天上的应龙一定会听从人们的请求,回到人间来。

此诗以“望雪”为主题,描写了腊月将近时,天空飘雪,大地放晴的景象。全诗意境清幽宁静,语言朴素平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使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生命,并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从而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渴望和平安宁的情怀。

【答案】

译文:

腊月即将到来而雪花没有降落,四郊的人们暂时晒着阳光。

天上有应龙蛰伏,雷声渐渐停止,相信人们诚心祈祷,天上的应龙一定会回到人间。

赏析:

《望雪》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组诗作品之一。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小诗。诗人以凝练的笔触描绘了腊月将尽时,雪花未降而大地已放晴的景象。腊节即将过去,而雪花却迟迟不肯降落。这时,田野里已经没有了积雪的踪迹;四郊的人们也开始晒起田里的麦子来。

颔联两句,诗人以拟人的方式把自然界的雷电与人事中的祈雨联系起来。天上有应龙蛰伏,雷声渐止,于是人们相信人们诚心祈祷的话,天上的应龙就会回到人间来。这两句诗既写天象,又写人情,写得十分自然而又含蓄。

这首诗意境清幽宁静,语言朴素平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使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生命,并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从而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渴望和平安宁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