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服既成,少长乃携。
遨游天地,万物一齐。
羲皇不逖,觞咏于斯。
仁智高深,乐尔忘归。
【注释】
禊日:古代风俗,在三月三日举行水滨洗濯,以除不祥之兆的祭祀。效兰亭体:效仿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禊日:古代风俗,在三月三日举行水滨洗濯,以除不祥之兆的祭祀。少长乃携:男女老少皆来。遨游:漫游。天地:指大自然。羲皇:传说中伏羲氏的号,这里指东晋王羲之。觞咏(shāng yǒng):饮酒赋诗。仁智高深: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聪明智慧。乐尔忘归:乐于其中,忘了回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清明时节出游时所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首句“春服既成”点明时间,春服即春衣,表明季节已是春天。接着写出游的情景,说男女老少都出来游玩了,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概括了后文内容。
次句“少长乃携”,承上而来,说明人们外出游玩。“携”就是携带,这里指人。“携”字用得极为准确、传神,不仅说明了出游的人很多,而且说明他们不是一般的出游,而是有组织的出游。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身份和地位。
三句“遨游天地,万物一齐”,进一步描写了游人活动的范围和特点。“遨游”是自由自在地游玩。“天地”是广阔的自然界。“万物一齐”是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一联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四句“羲皇不逖”,是对前文“遨游天地”的具体解释。“羲皇”指的是伏羲氏,传说他是上古帝王中的贤圣人物。《庄子·天运》:“古之时,人民并生,天地并为一,万物熙熙攘攘,民无能名。”意思是远古的时候,人民和天地合为一体,天下万物都充满生气,百姓没有名字。这里的羲皇指的是伏羲氏,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五句“觞咏于斯”,承接上句羲皇不逖之意,进一步描绘了人们饮酒赋诗的场景。“觞咏”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娱乐方式,即边喝酒边吟诗作乐。这一联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仁智高深,乐尔忘归”,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乐尔忘归”意为高兴得忘记了回家的意思。这里的仁智高深是指人们的品德高尚、智慧卓越。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人们品德高尚、智慧卓越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们出游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尧帝尧舜时代的追溯和对伏羲氏尧舜时代的历史记忆,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尧舜时代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