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今宵是,远驾孤槎客里逢。
霁景烟消秋湛湛,晴空月射水溶溶。
白榆花浸银河冷,丹桂香浮玉露浓。
犹记当年湖上饮,清光遥映二高峰。

诗句解读:

  1. “中秋佳节今宵是,远驾孤槎客里逢。” —— 中秋节这个美好的夜晚,我在万安道中与月亮玩乐。
  • “中秋佳节”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
  • “今夜”表示当前时刻。
  • “今宵”即今晚。
  • “孤槎”指独行的船,这里指作者自己。
  • “客里逢”意味着在旅途中的客人遇到。这里的“客”是指远离家乡在外的人。
  1. “霁景烟消秋湛湛,晴空月射水溶溶。” —— 雨过天晴后景色变得清晰,秋天的水波荡漾。
  • “霁景”指雨后天晴的景象。
  • “烟消”描述了雨后天空变得清晰,云雾散去。
  • “秋湛湛”形容秋季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 “晴空月射”描绘了晴朗夜空中明亮的月光照射在水面上。
  • “水溶溶”描述水波荡漾,如同被月光映照一般。
  1. “白榆花浸银河冷,丹桂香浮玉露浓。” —— 白色的柳树花朵仿佛浸在银河之中,桂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 “白榆花”指白色的榆树花朵,通常在晚夏开放。
  • “银河冷”暗喻夜空中银河的寒冷或清澈。
  • “丹桂香浮玉露浓”则形容桂花的香气扑鼻而来,如玉露般清新。
  • “玉露”指晶莹的露珠,常用于比喻纯净、清新之物。
  1. “犹记当年湖上饮,清光遥映二高峰。” —— 还记得当年在湖上饮酒的情景,月光照亮远处的山峰。
  • “当年”指过去的某个时候。
  • “湖上饮”可能指的是作者与朋友在湖边共饮的场景。
  • “二高峰”指两山之间高耸的部分,可能是诗中描写的景物之一。
  • “清光”指清澈的月光。
  • “遥映”意味着月光远远地照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感官细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首句直接点出中秋之夜,营造出一种节日氛围;次句通过孤舟游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第三句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美丽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宁静;第四句通过对比手法(白榆花与银河),增强了视觉效果;最后一句则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并以月光映照着远方的高峰来结束,给人以无限遐想。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