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秋老景扶疏,极目江天思有馀。
枫染微红霜落后,橘垂新绿雁来初。
十年湖海牵尘鞅,万里关山畏简书。
底事登高空怅望,故乡此日正鲈鱼。
暮秋与徐兵宪郭参戎同登望江楼二首
诗句:
江城秋老景扶疏,极目江天思有馀。
枫染微红霜落后,橘垂新绿雁来初。
十年湖海牵尘鞅,万里关山畏简书。
底事登高空怅望,故乡此日正鲈鱼。
译文:
暮秋时节,我登上望江楼,眺望着辽阔的江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
枫叶被微风染成了红色,而霜降之后,更加鲜艳夺目。此时橘子挂满枝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一群大雁飞来,给这寂静的江边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在这十年间,我一直在湖海之间徘徊,身不由己地被各种事情牵绊,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
在这万里之遥的关山之上,我时刻担忧着国家的安危,害怕听到朝廷的征召令。
在这高处远望之时,我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惆怅之情。我想起了远方的故乡,想起家乡那熟悉的鲈鱼味道,那是我最难以忘怀的味道。
注释:
- 暮秋:指秋季的晚期,一般指九、十月份的天气。
- 江城:泛指江河边的城镇或城市。
- 扶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秋天的树木繁茂。
- 江天:指江河上空的天空,也指江边的视野广阔。
- 有馀:有余,形容景色美丽,让人留连忘返。
- 微红:枫叶的颜色,经过霜后变得更深。
- 橙绿:橘子的颜色,成熟时呈橙色,未成熟时呈绿色。
- 雁来初:大雁刚刚飞来的时候,意味着秋天即将过去。
- 十年:这里指作者在湖海之间漂泊了十年的时间。
- 湖海:泛指湖泊和海洋,这里指的是作者的生活背景。
- 简书:古代官府向百姓征收的赋税,这里用来比喻朝廷的征召令。
- 怅望:因思念而感到惆怅。
- 正鲈鱼:指作者思念的故乡,即家乡的鲈鱼美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望远的画面,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江城秋老景扶疏”,诗人以“江城”开篇,点明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江河之城。接着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草木繁茂,景色宜人。这种自然美景引发了诗人的感慨,他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第二句“极目江天思有馀”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放眼望去,看到江天一色,心中充满了感慨。这种情感让他想到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第三句“枫染微红霜落后”,诗人描绘了枫叶被霜打过后呈现出微红的颜色。这种美丽的颜色让人想起了家乡的秋天,也让人回忆起那些美好的回忆。
第四句“橘垂新绿雁来初”,诗人又转向了另一种植物——橘子。它刚长出嫩绿的新叶,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同时,大雁刚刚飞来,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这种景象让诗人想起了家乡的美景,也让他想起了那些美好的回忆。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湖海牵尘鞅,万里关山畏简书”,诗人感叹自己在湖海之间漂泊了十年,一直受到朝廷征召的压力。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去追逐名利,这让他对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底事登高空怅望,故乡此日正鲈鱼”,诗人终于回到了家乡,但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快乐地享受鲈鱼的美味。相反,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思考着自己的人生选择和未来的路该如何走。这种情感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惆怅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