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纶命下公车,得许东归意自如。
青琐当年同仗马,碧山今日复焚鱼。
三竿红日堪消酒,半榻清风称读书。
更羡临行投赠者,阳春欲和愧琼琚。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 诗句释义: 九重纶命下公车,得许东归意自如。
- “九重”指代皇宫,“纶命”即皇帝的命令,“下公车”则表示皇帝的命令下达给官员,意味着官员被委以重任,即将启程。“得许东归意自如”表达了诗人得到准许返回故乡的自在和自由。
- 译文注释: 当年青琐门内,我们曾并肩作战;如今碧山之下,再次燃起焚鱼之火。
- “青琐”通常指代宫廷中的门扉,这里用来象征朝廷。“同仗马”指的是一起骑马出巡时的情形,“复焚鱼”则暗示着某种祭祀或庆典仪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往昔与今朝的对比,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从“青琐当年”到“碧山今日”,不仅是地点的变化,更是时代背景的更迭。诗中通过回忆过去共同经历的荣耀时刻,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句释义: 三竿红日堪消酒,半榻清风称读书。
- “三竿”是古代计时单位,一竿为半天,所以“三竿”即过了三个半天,“红日”则指太阳。“消酒”意味着饮酒消愁,“半榻清风”则形容书房里只有一半的空间供人使用,另一半则是清风徐来。
- 译文注释: 临行之际,有人赠予佳品;然而我欲作和韵,却愧于拿不出像琼琚这样珍贵的礼物。
- “阳春”通常指春天的气息,而在这里也隐喻了美好的时光。“欲和”意为想要吟诵或创作,“愧”是感到惭愧的意思,“琼琚”是一种美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即将离开故土、开始新生活时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对旧友的赠礼感到欣慰和感激;另一方面,他又因自己难以找到与之相匹的美词而感到内疚和不安。这种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诗句释义: 青琐当年同仗马,碧山今日复焚鱼。
- “青琐”通常指代宫廷中的门扉,这里用来象征朝廷。“同年”指的是同时期的人,“仗马”指的是骑在马上出行。“碧山”则是指美丽的山林,“复焚鱼”则暗示着某种祭祀或庆典仪式。
- 译文注释: 三竿红日堪消酒,半榻清风称读书。
- “三竿”是古代计时单位,一竿为半天,所以“三竿”即过了三个半天,“红日”则指太阳。“消酒”意味着饮酒消愁,“半榻清风”则形容书房里只有一半的空间供人使用,另一半则是清风徐来。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学术气息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同时,“半榻清风”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和顾东白囧卿归田倡和集原韵》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歌,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场景,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情感的变迁。诗中既有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也有对未来未知旅程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