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兰忆昔过湘浦,两岸修篁带雨看。
此日晴窗见图画,令人清兴满江干。

【注释】:

高士谦:字子升,号竹轩,南宋诗人。崇安知县金怀:字元辅,号静斋,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竹为崇:以竹子为题的诗。四首风:即四首咏竹诗。

【赏析】:

《竹轩集》是金履祥晚年编选的一部理学著作,集中有大量有关“理”的文章。金履祥在《书王文成公〈竹轩集序〉后》中写道:“予尝谓道之在人者甚微,而其见于事者甚大。”这句话说明,理学家认为“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它对人的言行举止都有影响。

金履祥的诗论也体现了这一思想。他在《与陈定之书》中写道:“吾学之得力处正在此,然非胸中自有一番气象不得,亦非胸中有如许道理不得。……今观君诗格虽高,而意气尚弱;格虽卑,而意思尚浅。……若胸中自有一片天地,则所谓‘天籁自鸣’者,何待于外求哉!”这段话表明,理学家认为只有心中有了一定的道理,才会有好的诗歌创作。

这首诗是金履祥为他的好友高士谦所写,高士谦当时担任崇安县知县。诗中的“四首风”是指高士谦写的四首咏竹诗,这四首诗都以竹子为题,通过描写竹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首句“采兰忆昔过湘浦”,意思是说,我想起了以前在湘江边上采摘兰花的情景。这里用“采兰”这个动作来引出对过去的怀念。“过湘浦”则是指离开湘江之后的事情,表达了离别之情。

第二句“两岸修篁带雨看”,意思是说,我站在岸上看着两岸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翠绿美丽。这里的“修篁”指的是高大挺拔的竹子,“带雨”则是指雨水滋润着它们。整句诗描绘了一幅雨中竹林的美丽画面。

第三句“此日晴窗见图画”,意思是说,今天天气晴朗,我从窗前看到了一幅画中的景象。这里的“图画”可以理解为画中的竹子或者画中的风景。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愉悦的心情。

末句“令人清兴满江干”,意思是说,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心情舒畅。这里的“清兴”可以理解为清爽的心情、舒畅的心境。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同时,它也体现了理学家的思想观念,即只有心中有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