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床流影动金波,茅屋春深未补萝。
肉食有人司重鼎,毛锥无用愧长戈。
鲸鲵未见东归海,鸿雁还从北渡河。
老倍安仁愁更切,二毛销尽岂容多。
【注释】
秋凉:秋风渐凉。寇:寇仇,仇敌,敌人。茅屋春深未补萝:茅草屋在春天里还没有修补。肉食人:指贵族、富贵人家。司重鼎:掌管着重要的权力和地位。毛锥无用愧长戈:用毛笔写的字,没有多大用处,感到惭愧不如长矛那样有用。鲸鲵:指水族,这里指水族中的大鱼。东归海:向东返回大海。安仁:晋代人张翰,字安仁,曾说:“登高作赋,对酒临风,斯所以为乐也。”后来以“安仁”为辞官归隐的代名词,这里借指隐居的诗人自己。二毛:指两鬓斑白,指年老。销尽:消磨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凉时分听到外面有敌人入侵而作诗一首。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难的关切之情,同时抒发了他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首联写秋天来临,秋风渐凉,诗人在茅屋中听到有敌人的入侵,他忧心如焚,满心的愁绪如同流水一样涌动。
颔联写敌人入侵,权贵们执掌着重要的权力和地位,他们却只顾享乐,对于国家的危难视而不见。而那些像毛笔一样没有多大用处的人,却感到惭愧不如长矛那样有用。
颈联写敌人入侵,大鱼还没有返回大海,鸿雁还从北方渡过河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尾联写诗人已经老了,白发苍苍,但依然为国家担忧。即使头发花白,也不应该多生白发;即使岁月流逝,也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