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垣落日草芊芊,愁听行人说木棉。
白骨何能闻蟋蟀,游魂疑尚滞歌筵。
秋深葛岭荒明月,夜半西湖怨杜鹃。
见说吴山多蔓草,冬青无树起寒烟。

【注释】

(1)诛贾似道碑:即《贾似道祠记》,记述了贾似道的罪行和死后被贬为“淫祠”之事。

(2)荒垣落日草芊芊:荒废的墙垣上,夕阳下长着茂盛的草丛。

(3)木棉庵:在杭州灵隐寺内,是南宋理宗时贾似道所建造的一座佛寺。

(4)游魂疑尚滞歌筵:游魂仿佛还滞留在歌舞宴席中。

(5)葛岭:在杭州西湖西南,有葛仙洞。

(6)夜半西湖怨杜鹃:深夜里西湖上空传来哀怨的杜鹃叫声。

(7)吴山多蔓草:吴山上生长着许多野草。

(8)冬青无树起寒烟:冬天里没有树的地方升起一股冷清之气,像寒风中的烟雾。

【赏析】

《木棉庵见诛贾似道碑》是一首咏史词。这首词写于作者任杭州通判时,当时作者正在修建木棉庵,而贾似道却在这里被处死并建为淫祠,因此触景伤情,写下了这首词。全词用比兴手法,借草木以讽谕贾似道,表现了他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

上片由见诛贾似道碑而起,写所见之景。首句写墙垣,点明地点,交代出这是一座荒凉的寺庙;次句写夕阳下的草木,烘托出一种凄凉、寂寞的气氛;三句写行人路过此地,听到木棉庵前有蟋蟀声,暗示出贾似道已被人唾弃,但还有人对他念念不忘。

下片由见木棉庵碑而起,写所见之人与事,进一步抒发对贾似道的痛恨。从四句到八句,层层深入,步步紧逼。四句写秋夜里的葛岭,月色凄清,杜鹃声哀切,渲染出一片愁绪气氛。五句写深夜,西湖边的歌声仍然不绝如缕,可见贾似道生前的威势仍不减当年。六句写吴山之上,蔓草丛生,无人问津,更衬托出贾似道死后仍受到一些人的供奉和祭拜,这是何等令人愤慨的事。最后两句写寒烟之中,只有冬青,没有树木,比喻贾似道死后仍得到一些权势者的吹捧和支持。全词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贾似道的憎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