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问牧童,虚谷见愚公。
百舌梅花里,二毛蓬户中。
檐风清响铁,厨水远邀筒。
别后千山外,依依一亩宫。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

“迷途问牧童”,迷途,迷路。牧童,泛指农村里放牧的童子,这里指一个过路的农民。“虚谷见愚公”,虚,同“墟”,墟墓。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是说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每天挖山不止,山上的人也被感动了,后来他们共同将山移走。这两句是说,诗人迷路后向一位农民打听如何返回家乡的路。

“百舌梅花里,二毛蓬户中。”百舌鸟,即布谷鸟,又名杜鹃、子规等,春初鸣叫,其声哀切,古人常用来抒写悲愁之情。梅,梅花。“千山外”。千山,形容远。“依依一亩宫”,依依,依恋的样子,一亩宫,指小小的庭院。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作者在旅途中迷了路,询问路人回家的方法。

首联“迷途问牧童,虚谷见愚公”,写诗人在途中遇到一个农夫,于是向他询问回乡的道路。迷途,迷路。牧童,泛指农村里放牧的童子,这里指一个过路的农民。“虚谷见愚公”,虚,同“墟”,“墟墓”指墓地。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是说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每天挖山不止,山上的人也被感动了,后来他们共同将山移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迷路后向一位农民打听如何回乡的心情。

颔联“百舌梅花里,二毛蓬户中”。“百舌”为鸟名,又叫布谷,春初鸣叫,其声哀切,古人常用它来抒写悲愁之情。“梅花”,即梅花树。梅花开得晚,故称迟暮之年为梅时。“二毛”指头发花白。“蓬户”,草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来到山村,见到梅花盛开的景象,听到百舌鸟的叫声,看到老人白发苍苍,感到岁月不居、时光易老的感慨。

颈联“檐风清响铁,厨水远邀筒”。檐,房屋上面突出的部分。清响铁,指屋檐上风铃发出清脆的声音。“厨水”,指炊烟。“远邀筒”,用竹筒取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村小憩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山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尾联“别后千山外,依依一亩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离别后思念家乡的心情,也表现了他归隐田园的愿望。“千山外”,形容远。“依依”,依恋的样子。“一亩宫,指小小的庭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离别后思念家乡的心情,也表现了他归隐田园的愿望。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叙述,前半部写问路;后半部写回答,但并没有直接描写回答的内容。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变化。从“迷途”“虚谷”、“虚谷”、“百舌”、“梅花”、“百舌”、“二毛”、“篷户”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旅途中心情的变化过程。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